首页教育教学高中教育高中语文

作品简介:

精选徐江关于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总结,对于语文教师及中学生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更多
收起
陈金强
主编的其他文集 更多>>
写在前面的话

写在前面的话

徐江,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大学写作》,《古代文章学》等。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新概念写作学”及“中学作文指导纠缪”。徐江自称是跑入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只“狼”,他关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并对中学语文教育现状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的个性化声音受到《中国青年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语文学习》《语文教学与研究》等著名报刊的关注。他的系列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文章,特别关于写作方面的研究文章,高屋建瓴,切中肯綮,深得大家的喜欢。本书精选名家徐江老师有关作文指导的系列文章,相信会给你带来醍醐灌顶的启发。

收起
第1章 理论阐释
1.重新认识“说明”
徐江
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朱熹什么是说明?一般中学老师都是这样给说明下定义:"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详情>>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第05期 作者:徐江
2.什么是“叙述”——“叙述意识”的重构
徐江
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知识的重构。换言之,如果我们不能重构一系列有效的、正确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教育教学知识,要想真正改变课堂是困难的。语文新课程的深入推进,之所以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对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缺乏深入的、扎实的、勇于直面具体问题...     详情>>
来源:《人民教育》 2007年第07期 作者:徐江
3.重构语文基本知识系列之二 什么是描写——从教材中两则...
徐江
一先看语文教材中的两则例文。第一则:教材:贝多芬是负有盛名的音乐家,他在事业处于巅峰时不幸耳聋,但他坚决扼住命运的喉咙,在音乐道路上顽强地前进。下面是……《音乐巨人贝多芬》中对他的描写:     详情>>
来源:《人民教育》 2007年第11期 作者:徐江
4.什么是论证——“论证意识”的重构
徐江
中学语文教材一般不直接交代"论证"观念,但在"表达交流"部分阐述议论写作时会明显地透露出来,那就是流行于中学语文界的传统认识——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其表述是这样的:"对议论文论据的要求……能证明论点","还有一种对比法,就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事物,或者同一种事物的两种...     详情>>
来源:《人民教育》 2007年第20期 作者:徐江
第2章 方法指津
1.认清矛盾,正确应对——“高考作文逻辑思维应试”系列讲...
徐江;王从华
这里所谓"认清矛盾"中的"矛盾"是指面对同一对象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不能允许存在两个相反的判断。这里的"不能允许"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种相互否定的思想、意见或态度不能同真,必有一假。这要通过认真讨论,分清是非。比如,"这样评价李白是对的"和"这样评价李白是不对的",这两种评价就不...     详情>>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4年第05期 作者:徐江;王从华
2.类比,在陌生中寻找亲缘关系——“高考作文逻辑思维应试...
徐江
一、什么是类比思维类比思维,作为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指运用此已知对象与彼拟知对象作属性比较,当此已知对象与彼拟知对象有相当多的属性相同或相似时,可以进一步推断两者在上述已知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之外,还能把已知对象其他属性推移及拟知对象,从而判定拟知对象亦有此属性。再简要概...     详情>>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4年第06期 作者:徐江
3.假言思维的“天马”如何行于“空”——“高考作文逻辑思...
徐江
一、假言思维释义假言思维就是指思维者以事物某种情况作为条件去思索由此条件而引发何种后续情况发生的思维方法。实际上它就是以给定的条件为据去判断事物相应情变的条件判断。这种假言思维如果以一个公式概括的话,它是这样的——"如果……,就会……"。或者是"只有……,才能……"等等。认识...     详情>>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4年第09期 作者:徐江
4.充足的理由是立论的根据——“高考作文逻辑思维应试”系...
徐江
一、理由是立论的根据站得住脚的理由是让人相信论者主张的根据。虚假的理由也许蒙蔽一时,但迟早会被揭穿,显露出论者的丑陋及虚伪。《狼和小羊》这个寓言故事中,恶狼为了名正言顺地吃掉小羊,它提出了两个"理由"。其一是它指责小羊弄脏了水,害得它不能喝。其二是小羊在去年到处说它的坏话,败坏...     详情>>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4年第10期 作者:徐江
5.同一,应试不可脱离的基准线——“高考作文逻辑思维应试...
徐江
一、背离"同一",误对示例这里所说的"同一",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它表现在高考作文训练和应试过程中。其一,是指我们在高考作文训练与应试的过程中,在论辩或判断的时候,我们所使用的概念,特别是与话题相关的重要概念,要保持清晰的确定性,前后要有同一的解释。不...     详情>>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4年第11期 作者:徐江
6.学习归纳 生产思想——“高考作文逻辑思维应试”系列讲...
徐江
一、"归纳推断"是产生思想的主要思维方式很显然,没有较好的归纳推断能力是很难写好文章的。比如,1983年的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大意是这样的:试题提供了一幅漫画,画面上有一个地层剖面示意图,图中挖井人从地面向地下掘出的五个"井",深浅不同,但最深的"井"已接近地下水不过咫尺之距了。但掘井人这...     详情>>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4年第12期 作者:徐江
7.选言思维——寻找恰当的应对思路
徐江
一、什么是选言思维先讲选言思维。"选",是选择,这个意思好懂。"言"呢?稍复杂一点,在这里我要界定它的内涵,指思想、意见、策略、方法等等。从"选"字看,我们可以想到人们面对某事可能有多种主张或方法,要从里面选一种去执行。如果只有一种,那就无所谓选了,显然至少要有两种。所谓选言思维,就是...     详情>>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5年第Z1期 作者:徐江
8.划分,要有统一的标准——“高考作文逻辑思维应试”系列...
徐江
一、什么是划分先给大家扼要解释一个概念——划分。这里所说的划分,是指把某一内括较大的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按照某种同一的标准分成若干内括较小的类,从而清晰地揭示这一内括较大的对象及其相关性质或关系的方法。通俗地说,就是为了便于认识、理解或处理相关的情景,把包含种类多的一个"大家族...     详情>>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5年第03期 作者:徐江
9.定义是论证“深入下去的首要条件”——“高考作文逻辑思...
徐江
英国哲学家吉尔比说定义是论证"深入下去的首要条件。"(《经院辩证法》,<英>吉尔比著,王路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8月出版,第180页)因此,为写好应试议论文必须研讨定义的问题。一、关于"定义"本身的定义"定",是"确定"的意思。"义"是意义、道理。关于"定义"的定义是这样的,它是关于词或事物内在...     详情>>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5年第04期 作者:徐江
10.学点儿“三步推论论证法”——高考作文逻辑思维应试系列...
徐江
一、"三步推论论证法"的定义鉴定什么是"三步推论论证法"?对此问题,暂不作回答。让我们先看一看有关的具体论证行为,然后再概括它的论证特点。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有这样一段名言——"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非     详情>>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5年第05期 作者:徐江
11.考场“叙述方程式”解读及试题分类应对(上)
徐江
一般高考大作文,不外乎议论文与叙述文两大类。当下我讲"叙述文"这一大类,也算是应试的"半壁江山",而这种叙述文就是编故事。本文就以真正的高考作文试题为例,分不同类型"啃一啃"应试作文的"硬骨头"——叙述文,谈一谈如何出新,如何超越他人。一、面对试题临场编故事——主题先行面对试题临场编...     详情>>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第05期 作者:徐江
12.考场“叙述方程式”解读及试题分类应对(下)
徐江
【上接本刊2016年第5期】3.面对的试题是一个判断。怎样构想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从而让故事演绎变化的"中段"更精彩呢?请注意,这时要设定判断前"开头"情景怎么样,同时设定结果"有何判断",然后再设想凭什么做如此之判断。以2015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为例:《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     详情>>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第06期 作者:徐江
13.要教会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论据
徐江
"实事",就是论者引述在文章中用来支持论点的客观材料,"求"就是研究、分析,"是"就是材料体现出来的与论者的观念、主张相一致的某种规律。使用事例性论据,必须作这种分析。否则,有分析也等于没分析,是无效分析。比如《语文学     详情>>
来源:《语文学习》 2007年第09期 作者:徐江
14.高考作文立论思维模型与实践(一)——因果立论思维
徐江
因果立论思维概述一只乌龟从天上掉下来,恰巧砸在一个秃子头上。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说到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时说,你不必太惊奇,那是有原因的,抬头看吧,天空会有一只老鹰在盘旋,是老鹰叨着的乌龟掉下来了。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任何现象都是由另外的现象引起     详情>>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1年第03期 作者:徐江
15.高考作文立论思维模型与实践(二)——相机立论思维
徐江;王建存
相机立论思维概述有人写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老汉挑两笼兔子到市场去卖,人们来来往往没怎么动笼子里的兔子。有一只兔子暗忖到:"人们多善良啊!"于是它趁老汉不小心笼子未关严之际,偷偷从笼子里跑出来,想到市场上看看     详情>>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1年第04期 作者:徐江;王建存
16.高考作文立论思维模型与实践(三)——互联立论思维
徐江;陆希翠
互联立论思维概述所谓互联立论,就是指评论者在分析客观事物的时候,不是孤立、静止地就事论事,而是从事物、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和互相联系的角度来判断、评价事物。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处于这样和那样的联系之中。任何一个事物和一种现象,如果离开...     详情>>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1年第05期 作者:徐江;陆希翠
17.高考作文立论思维模型与实践(四)——互联立论思维
徐江;秦永菊
两面立论思维概述徐江雅努斯本是罗马神话中的一位神,他与其他神灵的长相大不相同,那就是在他的脑袋前后长着两张面孔。一张看着现在,一张注意着过去和未来。正因为如此,人们称之为"两面神"。这位尊神给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很大的启发,那就是凡事要从"两面"看。古代有许多故事启发人们凡事要作"两...     详情>>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1年第06期 作者:徐江;秦永菊
18.高考作文立论思维模型与实践(五)——比较立论思维
徐江;陈国良
比较立论思维概述徐江毛泽东曾经说过,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科学方法。评论某种事物,有时很难作出确切的判断。在这时候,人们往往把它与别的有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比较中可以看出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性质、特点、功用、价值等诸方面的...     详情>>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1年第Z2期 作者:徐江;陈国良
19.高考作文立论思维模型与实践(六)——临界立论思维
徐江;王从华
临界立论思维概述徐江一粒谷子能否叫做谷堆?当然不能。再添一粒呢?亦然不能。不用问,即使再添七次、八次也只能说是若干谷粒而矣。但是,倘这样坚持下去,三日、五日、七日、八日……终究有一天人们会发现一个谷堆赫然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详情>>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1年第09期 作者:徐江;王从华
20.高考作文立论思维模型与实践(七)——质疑立论思维
徐江;陆希翠
质疑立论思维概述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局长在茶馆里跟一老者下棋,正当难分难解之际,跑来一个小孩跟这位局长说:"快回家吧,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者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局长答:"是我儿子。"请问吵架的两人跟局长是什么关     详情>>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1年第10期 作者:徐江;陆希翠
21.高考作文立论思维模型与实践(八)——以话题《得“宜”》...
徐江;陈国良
立论思维多解概述徐江今有话题——"得‘宜’",该怎么应对呢?特别是前边我们已经讲过"立论七思"这个话题,怎样活用这些思维方式搞好观点提炼呢?现尝试从多种角度对此题给大家作思维示范。首先,需要做好解题这一环节,把话题的本意理清楚。"宜"者,有多种内涵。但从文题看——得"宜","宜"应该是对...     详情>>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1年第11期 作者:徐江;陈国良
22.作文教学“实事求非”与“非中求是”
徐江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教师对如何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并不清楚。本期"教学专题"从理论、方法、态度等方面对作文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希望能够对广大的语文教师有所启发。     详情>>
来源:《天津教育》 2008年第08期 作者:徐江
23.漫画作文的异向思维——以“熊与人对峙”和“巨石与人”...
周冬;徐江
自1983年高考语文试卷中首次出现漫画形式的作文题目以来,漫画材料作文便成了高考作文的一种常见题型。2016年高考全国Ⅰ卷名为"奖惩之后"的四格漫画作文题,更被考生直呼为"最难懂"的作文题。高考漫画作文题不仅频频出现,而且成为考生立意作文的一大难点,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一、漫画作文题的...     详情>>
来源:《新作文》 2021年第17期 作者:周冬;徐江
第3章 读写实践
1.论证思维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徐江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得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0年第29期 作者:徐江
2.《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解读
徐江
一、探究文章的论点——"努力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一般来说,解读一篇议论性文章要关注两个问题:作者的主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阐述自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0年第29期 作者:徐江
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实录
王从华
一、导入师:让我们先来认识"二"的哲学:其一,"事难于一活于二";其二,"昧者知其一不知其二"。"二"意味着变化,意味着发生,事不能一成不变。要想明白这些道理,先讨论一个问题:因决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0年第29期 作者:王从华
4.解释论点作为论证
徐江
2010年第2期专题中已涉及"是什么"的问题,由于阐述过于简单,所以,本期专门以此为话题再谈一谈。为了达到满意的论证效果,论者首先应尽可能清楚地阐明自己的看法"是什么"。这一点容易理解,也就是论者要把自己的主张以概括性较强的理性话语清楚地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0年第35期 作者:徐江
5.《不求甚解》解读
徐江
一、"不求甚解"解在未解《不求甚解》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本意是什么,这样做既对于理解这篇课文有意义,又对讲解这篇课文有意义。我们不妨先看一看钱钟书先生关于"不求甚解"的辨析: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0年第35期 作者:徐江
6.《不求甚解》教学实录
张小姝
一、导入:"论证"不仅仅是"用论据证明论点"师:平时我们是怎样解释"论证"这一概念的?生:"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师:大家看"论证"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生:是由"论"和"证"组成的。师:那么,"用论据证明论点"是否有所偏重了呢?生:原来关于"论证"的定义只强调了"证",没有强调"论"。师:大家写议论...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0年第35期 作者:张小姝
7.新课程文本解读新思维系列讲座(十九) 学会解读对话 学...
徐江;王从华
理论阐释话语背景、话语指向性与话语首先我们要界定所论话题的范畴:"话语"。这在叙事学中的内涵是很复杂的,我们在这里讨论的"话语"是一个狭隘的"话语",即指文本中人物所说的话。话语背景这个概念不难理解,就是指文本中人物的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话语指向性就是指说话人说出来的话其目...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1年第32期 作者:徐江;王从华
8.“表现”与“表现性”
徐江
面向文本事情本身是一切解读原则的原则。但怎样面向文本事情本身呢?那就是从文本事情的"表现"出发,去追问其表现的"表现性"。当然,人们肯定会问,"表现"与"表现性"是什么意思呢?"表现"是一个多性质的概念,这里的所谓"表现"是指事物的样相、状况、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1年第08期 作者:徐江
9.《囚绿记》解读
徐江
一、选择小屋文章是这样摹状小屋的: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窗是朝东的……早晨五点……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令人感到炎热。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1年第08期 作者:徐江
10.《囚绿记》教学实录
何秀勤
一、读文本事情之"表现"看其"表现性"师:老师先来解释这个标题——读文本事情之"表现"看其"表现性"。事情的"表现"就是事情的"情状","表现性"就是事情如此如此的"情状"所具有的内涵、性质。比如,解读下面由"我"讲的小故事,以这个方法很容易读出耐人寻味的道理:我在菜园里见到一条蛇。我一见到...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1年第08期 作者:何秀勤
11.归纳悲剧性的“仲永人生三步曲”——《伤仲永》解读
徐江;杨美娇
理论解读一、文体鉴别1.《伤仲永》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这是一个难以做出决断的提问。文本体式互融互通是非常普遍的,就此文讲,有人说它是记叙文,叙述仲永简单的事迹,后边仿司马迁"太史公曰"发表议论。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人说,这是议论文,更准确地说是当时的时评,是对当时人们热捧的话...     详情>>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9年第03期 作者:徐江;杨美娇
12.读“穿”文本,学会判断——《穿井得一人》的解读
徐江;邢天雨
理论解读《穿井得一人》是七年级语文教材中所选篇目,我以为当下教者并未带领学生读"穿"此文。"穿"的本意应是"透穿",文本说"穿井"而不说"掘井""挖井",意在强调"地透而水出"之意。所以,我们今天读此文本,理解"穿"之深意,当     详情>>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9年第04期 作者:徐江;邢天雨
13.认识“莲道”三个“一”:比类读,比类行——《爱莲说》解...
徐江;邢伟
理论解读当代散文家鲍尔吉·原野撰文贬损古代名著《爱莲说》,他在《出污泥必染之》一文中说,"出污泥必染之"。此文还明确说这是"士大夫标榜清高的昏话""一个和人类亳无关系的植物现象的解说,几经流播变成人们追求的理想"。太多的人没有读懂《爱莲说》,语文界大多教师也没有讲清《爱莲说》。所...     详情>>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9年第06期 作者:徐江;邢伟
14.王安石与世人“士”之观不同一——《读<孟尝君传>》解读...
徐江;陈丽婵
理论解读一、研读《读<孟尝君传>》的目的1.原文本引录。读《孟尝君传》﹝宋﹞王安石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     详情>>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9年第05期 作者:徐江;陈丽婵
15.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选言思维”
徐江;商慧
理论解读《岳阳楼记》所记者何?《岳阳楼记》非记岳阳楼也。所记者,是洞庭湖,可谓之"湖记";是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之心,可谓之"心记";归结起来,全文展示的是范仲淹的"心迹"。查阅两家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或《想一想做一做》所提出的问题大同小异,最重要的问题是研究...     详情>>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9年第Z1期 作者:徐江;商慧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