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文社科文化中华文化 在大成讲坛,讲出你的精彩!

作品简介:

汉字是最美的文字之一,它在五千年历史沧桑中走来,每一笔每一划都诉说着不一样的故事。本书选取典型汉字,将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历史文化充分展示出来,生动描绘一幅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卷。接下来,咱们一起分享有关汉字的有趣故事。

更多
收起
陈曦
汉字,妙不可言

汉字,妙不可言

我的导师杨秋生教授对汉字颇有研究,当时选他当导师也是因为对中国文化之喜爱。而汉字自其被创造之时便注定是有趣的东西,随着时间不断演变,更是演绎出奇妙的文化。源于对汉字的喜爱编创此文集,希望大家也能喜欢。

收起
第1章 汉字起源之谜导语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收起
1.汉字起源略论
梁晓强
汉字产生于商代中期,这个文字系统是少数精英人物人为创制出来的,文字系统创制过程是一个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是一次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文字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因此这个文字系统一创制出来就是一个成熟的系统。由普通符号系统到创制文字系统是一次升华和质变,而不可能靠对旧符号系统进行简单...     详情>>
来源:《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05期 作者:梁晓强
2.汉字起源之谜
刘文玉
<正>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 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 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 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 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 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 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 由一个人创...     详情>>
来源:《科学大观园》 2005年第20期 作者:刘文玉
3.从现代“文字画”及“图画文字”看中国文字起源之途
王晖
学术界有关中国文字起源的时代及其途径说法甚多。现代文盲与半文盲所作的现代"文字画"为我们提供了十分生动的例证。一位基本不识字的老太太所作的"黑网吧图"属于"文字画",早期识字不多的军旅作家高玉宝所作"入党申请书"似可视为"文字画"与正式文字过渡阶段的作品"图画文字"。在这个阶段,假借...     详情>>
来源:《文博》 2011年第02期 作者:王晖
4.名人和他们所造的字
康鹏
<正>作为记录和传播知识的工具,汉字一直与中华文明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大部分汉字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谈起汉字的起源和由来,历代学者说法不一,古书中流传最广泛的说法是"仓颉作书"。但从文字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来看,汉字不可能是一人、一时、一地所造,绝大多数汉字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各地...     详情>>
来源:《课外语文》 2013年第05期 作者:康鹏
第2章 从中国书法艺术看汉字变迁导语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是书法之树滋生和丰茂的肥沃土壤。

收起
1.谈篆书审美特征
郭名峰;徐强志
<正>作为中国古文字阶段最早发蒙并具有独立意义的书体,篆书是整个书法大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书法艺术研究界将篆书分成大篆和小篆两大类,其中小篆特指秦朝统一中国之后实现文字统一的通行篆书文字,     详情>>
来源:《美术大观》 2009年第05期 作者:郭名峰;徐强志
2.汉字字形之隶变简述
苏思远
隶变是汉字形体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的变化,使汉字彻底摆脱了象形意味,汉字经过隶变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今文字阶段,推动了汉字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揭开了汉字发展的新篇章。这个变化无论是在汉字史上还是书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对隶变的内涵、成因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对了解汉字发...     详情>>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6年第03期 作者:苏思远
3.唐代审美情趣与其楷书主体形态之缘起
陈经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分别代表了初唐、盛唐、晚唐三个不同时期的楷书成就。这三种楷书形态的形成既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现状有关,又与当时的审美情趣有关。本文结合唐代各种艺术形态的审美趣味,分析欧体、颜体、柳体的基本特征,探讨其中的内在联系。     详情>>
来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2005年第06期 作者:陈经
4.行书三大帖的美学认识
杨树明
<正>中国书法中行书的三大帖指的是: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中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北宋后期苏轼《黄州寒食帖》。这三大帖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书法选修模块的欣赏教学中,可把行书三大帖列为一个重点,因为它是行书发展的三个里程碑、三种情感的抒发、三种审...     详情>>
来源:《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05期 作者:杨树明
第3章 姓名与汉字文化导语

姓名学严格地说就是汉字学,在我国,汉字是姓名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任何方式方法都无法取代汉字对姓名表达的充分和完美。

收起
1.数字与姓名
刘建国
<正> 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数以十亿计的人,中国人姓名不仅多得无法统计,而且有的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本文萃薮较多以数字命的姓名,管中窥豹。为保证其"数"的高纯精度,对诸如复姓三闾、四饭、五鹿、九方、百里、千乘,对名号一多、三思、四喜、六合、九龄、十朋之类,皆不涉及。先侃姓氏为数字者,作...     详情>>
来源:《语文学习》 1995年第02期 作者:刘建国
2.说名道姓皆学问——毛泽东趣谈《百家姓》
盛巽昌
<正>中国姓氏源远流长,组合了几千年中华文化精华,由它定格的各家姓氏,除有代号或符号标志,还蕴涵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理念和意向,这是一种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传统蒙学有姓氏学,其中颇为著名的一种,就是《百家姓》。毛泽东对百家姓有特别的兴趣,在做干部、群众工作,初次见面沟通情感时,往往以...     详情>>
来源:《档案春秋》 2015年第12期 作者:盛巽昌
第4章 独特的吉祥文字导语

中国汉字吉祥文字不仅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而且也是中国厚重文化历史的载体之一。 

收起
1.吉祥文字的图形化研究
常颖;靳埭强
<正>吉祥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因而源远流长,至今对人们现代生活有积极影响。吉祥文字是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表达人们美好愿望的汉字体现,如福、禄、寿、喜等,这些文字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和生活追求,也是中华民族文化...     详情>>
来源:《美术大观》 2006年第09期 作者:常颖;靳埭强
2.中国双喜字纹饰与农居民俗生活
刘快
<正>一、双喜字纹饰概述双喜字写作"窰",是一个汉字,它是我国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传统吉祥纹饰之一,也是我国广大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一种生活文化。它以左右两个并列的"喜"字为主要元素,加以其他纹样装饰形成,民间称这种以文字为主的图案为"字花"。双喜字结构巧妙,是一...     详情>>
来源:《农业考古》 2012年第06期 作者:刘快
第5章 汉字与十二生肖之文化导语

中国十二生肖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载体,以其独特的记录年岁的方式为中国各民族人们所熟知。

收起
1.“老鼠嫁女”故事及其相关习俗的文化内涵
黄阳艳
“老鼠嫁女”故事是大江南北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其习俗更是多彩多样。本文旨在通过展示“老鼠嫁女”故事及其相关习俗来分析在这一习俗中所反映的民众心理———媚鼠与驱鼠矛盾结合的复杂心理。并在此基础上解读这一民俗活动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详情>>
来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 2006年第01期 作者:黄阳艳
2.从《说文解字》牛部字解析汉字形体演变方式
程艳
<正>《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按照部首编排,从汉字形体解释字义的字典。作者许慎在此书中共收录9353个汉字,开创540个部首,按照部首的形义,据形系联归并为十四卷。其中卷二牛部共收字45个,按照许慎的解释,牛部字的释义涵盖了牛的性别、年龄、毛色、体型、性格、用途等...     详情>>
来源:《汉字文化》 2013年第04期 作者:程艳
3.中国化身型虎故事的母题阐释──中国虎故事类型研究之二
孙正国
中国化身型虎故事由两大核心母题构成,即“虎皮”母题和“虎文”母题。其中“虎皮”母题展示了下层文化主体投射在人生旅程中的祈福心理与巫术效应;“虎女”母题则呈显出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密切联系的畸要审美和生殖崇拜心理,透视了我国古老文化元素不朽的生命魅力与深远意义。对化身型虎故事...     详情>>
来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 1999年第01期 作者:孙正国
4.有趣的“兔”文化
刘易生
<正>字词"兔"在中国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它既是十二生肖之一,也与人类的生命、人们的美好希望密切相连。"兔"是动物兔的象形字。其甲骨文、篆文描画的正是"兔"的长耳短尾形象。由"兔"字派生出的汉字并不多,但都很有特点。例如,"逸"是一个会意字。兔子跑得快称为"逸"。《说文解     详情>>
来源:《初中生学习(高)》 2011年第03期 作者:刘易生
5.“龙”的字形字意及“龙”的文化精神
李峰
汉字"龙"作为一种从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表意文字,体现了汉字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态,也直接体现着民族文化的蕴涵。汉字与汉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精神是融为一体的。对"龙"的字形字意考证,可以看出"龙"所蕴涵的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中华文化精神。     详情>>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2008年第02期 作者:李峰
6.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蛇”之文化阐幽
黄交军;李国英
以《说文》中与蛇相关的字词解说为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视域,在类典型、象似性、隐喻性等角度考察了中国初民的蛇文化意识,发现初民对蛇分类精细、认知充分,蛇乃古代中国绝大多数动物尤其是爬行动物类的原型。蛇类诸字围绕中心成员通过家族相似性组成了一个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的蛇族世界,建构...     详情>>
来源:《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06期 作者:黄交军;李国英
7.《说文》“马”部字与古代马文化
赵静;蔡甜
汉字是文化的载体。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共收录了115个"马"部字,本文从这些"马"部字着手,简要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古代马文化。     详情>>
来源:《青年文学家》 2010年第20期 作者:赵静;蔡甜
8.羊年话羊
李湘涛
<正>2015年是中国农历的乙未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羊年"。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羊往往被人们视为美好兴旺、吉祥瑞兆的象征。在汉字中,很多吉意的字眼都与"羊"有关,比如在我国古时"羊"与"祥"是相通的,在古代器物上,一般"祥"铭都写成"羊",表示吉祥如意,象征兴旺发达。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     详情>>
来源:《科技智囊》 2015年第02期 作者:李湘涛
9.“猴”字知多少
孟春华
猴类家族十分庞大,全世界约有200多个品种。汉字中与"猴"有关的字也很多。列举部分与"猴"有关的字,探究其出处,理解其意义,不仅能帮助我们识记"猴"字,还能让我们了解庞大的猴类家族,可谓一举两得。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2016年第03期 作者:孟春华
10.略谈汉字“鸡”的谐音语用
刘炜
语义与人的认知模式息息相关,语义形成的过程就是概念化的过程,而概念化的过程依赖于身体经验,也是人类认知的过程。所以,对汉字“鸡”的谐音语用的考察,必须考虑其语用认知因素才能从根本上对其所指作出合理的解释。(刘炜,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     详情>>
来源:《现代语文》 2006年第01期 作者:刘炜
11.说“犬”侃“狗”
王元鹿
<正>表示狗,汉字中既有“狗”字又有“犬”字,它们是一个意思吗?在狗年将临之际,咱们不妨把这两个字及有关狗的语言和文化现象作一番研究。狗与犬是同一种动物吗翻开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下文简称《说文》),在其“犬部”中可以看到第一个是“犬”字,第二个便是“狗”字。这至少说明...     详情>>
来源:《中文自修(中学版)》 2006年第01期 作者:王元鹿
12.猪的文化含义在汉字中的体现
申婧
"猪"字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猪肉是汉族人民饮食结构的主要肉食,这反映了中国人对猪"情有独钟"的喜爱。而汉字是汉文化的"活化石",它记录并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所以,猪的文化含义渗透在与猪相关的文字、成语和俗语中。本文试图从这三方面入手,浅谈猪的文化含义在历史中的流变。     详情>>
来源:《青年文学家》 2013年第35期 作者:申婧
第6章 汉字的变异导语

汉字还会发生一些有趣的变异。 

收起
1.汉字文化一大奇观——拆字
饶开
<正> 汉字的独特结构汉字是表意文字,它是从表形文字发展而来的。最初的汉字笔画简单,结构单一,基本上都是独体字,如日、月等。后来为了描摹比较复杂的客观事物,人们便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合在一起,成为结构比较复杂的合体字,如合日月为明,合三日为晶等。     详情>>
来源:《阅读与写作》 2000年第01期 作者:饶开
2.三叠字识趣
李书宝
<正> 三叠 字,即“品” 形字,由三 个相同的 字重叠而 成。在浩瀚的汉字银河中,三叠字寥若晨星,屈指可数。随着改革开放,海内外文化交流,繁体字重现于一些影视书刊,三叠字也时有运用。为正其     详情>>
来源:《陕西教育》 1995年第05期 作者:李书宝
第7章 耐人寻味的文字游戏导语

汉字的有趣的小精灵,变化多端,在诗词中更有一番风味。 

收起
1.“藏头"露尾,一字千金——趣说“藏头诗"
钟意菁
<正>提起"藏头诗",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也许你读到过他人创作的具有特殊含义的"姓名藏头诗""祝福藏头诗",也可能关注过网络上流行的"预言藏头诗":突然之间唐代诗仙李白成了不少当代政事国事的预言家。这铺天盖地的藏头诗蜂拥而至,似乎人人都能作上一首意味深长的诗作。不禁反思:又有多少人真正了...     详情>>
来源:《中文自修》 2014年第28期 作者:钟意菁
2.情趣盎然回文诗
王冰;王日光
<正>在中国诗歌的发展流变中,除正统诗体之外,别有杂体诗旁逸斜出潜滋暗长,回文诗便是其中颇负盛名的一类。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据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释义是:"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由于回文诗是顺读、倒读皆诗的一种特殊文字形式,故在文学组织和押韵上需...     详情>>
来源:《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4年第02期 作者:王冰;王日光
3.盘中诗探源
陆锡兴
"盘中诗"是杂体诗中较早的形式,虽然此诗早见于南朝编成的《玉台新咏》,但是"盘中诗"旋读图却到宋代《回文类聚》中才见收录,而且图与文字不相符合。"盘中诗"的特别形式并不是中原文化固有之物,而是吸收外来文化逐步形成的。根据出土实物以及敦煌文献,唐代中期以来卐字崇拜、《大随求陀罗尼经...     详情>>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4年第04期 作者:陆锡兴
第8章 网络文字独特的文化魅力导语

新时代,新变化,作为与时俱进的汉字当然会发生一些有趣的变化啦。

收起
1.网络流行语的流行构式及认知解读
吴佳欢
本文以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评选的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为语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网络流行语"互联网+"的流行构式及演变,再以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网络流行语。     详情>>
来源:《语文学刊》 2016年第07期 作者:吴佳欢
2.汉字的谐音手法在网络新造词中的应用
马静雯
网络语言的谐音现象是网络词语生成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网络语言中新的变体,本文以网络语言的谐音为切入点,分析了汉字的谐音手法在网络语言中的运用探讨了面对网络语言的应对策略。     详情>>
来源:《语文学刊》 2016年第06期 作者:马静雯
价格:¥31.5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