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教学教育技术/图书馆/实验室图书馆 在大成讲坛,讲出你的精彩!

作品简介:

我与教育期刊结缘叙事,记录作者与报刊的一段情缘,体现报刊助力作者在教改中成长的脚印,系汇编者曾参与过的此类活动或阅读过的此类文章中筛选出来的优秀作品。欣赏此类文体的写作风格,品味此类文章的独特风味,借鉴此类文章的写作方法。优秀的教育者一定是教育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如实记录着,优秀阅读者。

更多
收起
粉丝
第1章 我与《甘肃教育》
1.我和《甘肃教育》的情缘
吕军太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在长达30年的教学生涯中,虽然读了许多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籍和期刊,但是对我印象最深、帮助最大的就是《甘肃教育》杂志了。1989年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家乡的一所九年制学校,担任四年级语文课的教学。初入讲台,我很喜欢孩子们,一心想着把自己的所学倾力相教。但在实际...     详情>>
来源:《甘肃教育》 2020年第17期 作者:吕军太
2.我与《甘肃教育》的读写情缘
叶祥元
正值《甘肃教育》创刊40周年之际,恰巧从箱底翻到一张我备加珍惜的照片。照片上是我与原甘肃教育社社长马光荣、副社长张新等人的合影。这个日子,我依稀能清晰地回忆起:2012年7月20日下午5点10分,我和小丁满怀喜悦走下长途客车,到兰     详情>>
来源:《甘肃教育》 2020年第16期 作者:叶祥元
3.我与你同行——纪念《甘肃教育》出刊500期
刘於诚
那是三十二年前的事了。1981年,我在省内一所重点中学当老师,主要从事一些行政事务,跑腿打杂,同时兼管校团委的宣传工作。那时学校操场的西面有一面墙壁,上面刷上黑漆,砌上砖框,便成为一块大黑板,这就是我们校团委的宣传阵地,我时常在上面写一些有关学校生活的小诗和短文,颇受师生的关注和好评...     详情>>
来源:《甘肃教育》 2013年第24期 作者:刘於诚
4.情深深 谊浓浓——我与《甘肃教育》的不解之缘
谢瑞
提起我和《甘肃教育》的友谊与感情,真有说不完的故事。这些故事如同一串串珍珠藏在我心中,永难忘怀。值《甘肃教育》诞辰3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我这位老     详情>>
来源:《甘肃教育》 2010年第05期 作者:谢瑞
5.缘分让你我相知相伴——我与《甘肃教育》的情缘
张祖桂
~~     详情>>
来源:《甘肃教育》 2010年第06期 作者:张祖桂
第2章 我与《人民教育》
1.我与《人民教育》30年
窦桂梅
首善之刊,以铸以陶。70年里,《人民教育》为了人民的教育,记录教育创新,推动教育进步。而这70年里的30年间,《人民教育》那些墨香铅字的"档案"记录着我和学校发展的足迹,也印证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30年的时代缩影。共同寻找教育发展的阶梯时间拉回过去近30年。20世纪90年代《人民教育》设立了"...     详情>>
来源:《人民教育》 2020年第12期 作者:窦桂梅
2.我与《人民教育》十三年
傅国亮
我担任《人民教育》总编辑到2012年6月退休,13年有余。回忆13年,作为总编辑主要做了几项工作,艰辛而愉悦。第一,明确办刊理念。办刊中,逐步思考形成若干办刊的理念和认识,我认为这是总编辑的一项主要工作。概括了三条,即:一、注重思想含量。二、读者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三、从舆论上引领教...     详情>>
来源:《人民教育》 2015年第09期 作者:傅国亮
3.《人民教育》,我的“加油站”
张思中
当我回首自己50年教书生涯时,《人民教育》在我心中涌起波澜。1965年第6期《人民教育》发表了华东师大外语系李震雷教授的调查报告《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好外语》一文,并在文章前加了评论员文章:《启发式与因材施教》,我的教改实验第一次向全国推出,一夜之间把?     详情>>
来源:《人民教育》 2000年第05期 作者:张思中
4.我与《人民教育》的不解之缘
连健生
在《人民教育》创刊的60年里,我从热心读者、作者又到编者,与她约有30年的亲密关系。1950年5月《人民教育》创刊时,我在江苏苏州专署文教科任视导员。那时,在我心目中全国最有权威的教育刊物就     详情>>
来源:《人民教育》 2010年第07期 作者:连健生
5.您,眺望春天的窗口——我与《人民教育》的故事
龚春燕
在您创刊55周年华诞之际,送上我,一个阅读着您成长起来的忠实读者的真诚祝福!20年的缘分,我们由相识、相知到相守,彼此不弃不离的真情,铭刻在我的心中!一切都仿佛发生在昨天,那样清晰,那样动人!仰望您,想象春天的美丽最初的几年,我读您,心里总有一丝神秘感。您的每一篇文章,在     详情>>
来源:《人民教育》 2005年第07期 作者:龚春燕
第3章 我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1.十年硕果,功在不舍
刘治波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创刊十年了。回首过去,恍若弹指一挥间,但充盈其中的每一个脚印,无不浸透着办刊人的心血和汗水。由于坚持正确的办刊理念并通过编辑们的不懈努力,她成为一本深受读者喜爱、专家关注的杂志。     详情>>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年第12期 作者:刘治波
2.创社十年 行走十年
赵媛
从2003年到2013年,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走过了风雨十年,杂志也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扶持下成功登上了新的台阶。值此创社10周年之际,我刊特在高教刊、基教刊上同时开设"行走十年"栏目,与大家共同见证、记录杂志十年发展历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回顾过往,重温成长足迹,让我们在回忆...     详情>>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年第13期 作者:赵媛
3.教育装备史研究方法
艾伦
在教育装备发展史的研究工作中,我们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困难,那就是这项研究是一个前无古人的研究,我们丝毫没有可以借鉴的现成成果,而必须将散落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的那些与教育装备相关的内容一点一滴地搜索、收集出来,从而完成我们的研究工作。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去寻求一个科学的思想方...     详情>>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年第22期 作者:艾伦
4.关于教育装备起源的讨论
艾伦
通过对教育装备起源的讨论,逐一论述了在限定教育装备条件下的教育本质属性和装备本质属性的确定,并强调了讨论教育装备起源时的语境问题。讨论的目的是明晰与统一教育装备的概念和定义。     详情>>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年第17期 作者:艾伦
5.我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的情缘
员贵云
我经常到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CFED)里"采蜜",偶尔也酿点儿蜜到CFED。喜欢的基础教育期刊不少,但对《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情有独钟。我有业余读书写作的嗜好。原先感到有些期刊"不识货",自己的创作难发表;后来留心观察每     详情>>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年第24期 作者:员贵云
第4章 我与《中国教师报》
1.浅谈阅读《中国教师报》的几点体会
欧阳新霞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职业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毕业于师范的我,走进教室时不会讲课,陌生、彷徨、迷惑。看着同班同学在公司拿着高薪,想到大多数人们对教师的敬爱,我最终决定毅然从事乡村教师工作。碰巧的是,我所任教的正是我的专业——语文教育。我很开心,很兴奋,我觉得我的...     详情>>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第18期 作者:欧阳新霞
2.中国教师报亲切的,更是权戚的
头版深度报道教育新闻事件,突出针砭时弊的报道风格,为教师权益伸张正义。     详情>>
来源:《上海教育》 2002年第19期 作者:
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读《中国教师报》于师德有感
程桂华
教育光凭借热爱与奋斗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教师更要注重传授如何立人。立人先立德,凡事德为先,教师应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将自己奉献给学生,吐尽青丝方罢休,燃至灰烬照他人。     详情>>
来源:《新课程(中)》 2017年第04期 作者:程桂华
4.教后常反思,多思才善教——学习《中国教师报有感》
刘传斌
教师在教学完每一节课后,沉下心坐下来,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不断地总结才能把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地提高。     详情>>
来源:《新课程(教研版)》 2008年第09期 作者:刘传斌
第5章 我与人教社
1.我跋涉 我成长
卢丽君
去年年底,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在中小学普 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要求将信息技术课逐 步列入全国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此后各地采取了 诸多积极的措施,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 步伐。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这是一段艰难的探 索与跋涉之路,相应?     详情>>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01-10-25 作者:卢丽君
2.一次采访 终生难忘
姜允珍
开栏的话 2020年12月1日,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建社70周年纪念日。作为新中国最大的教科书出版机构之一,人教社和“人教版”成为众多国人学习成长过程中的深刻记忆。在“我与人教社”征文中,上至古稀,下及垂髫,课本记忆绵长久远,人教情结时萦心怀。本报《出版周刊》将采撷美?     详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20-08-24 作者:姜允珍
3.我对人教社《中语教参》编写的三点看法
齐大咏
一、重赏析,轻导引现行人教社《中语教参》,只注重于对课文的赏析,或者说对于教学的具体方法、步骤,缺少明确的指导性。好的《教参》,应像一张导游图,指引教师去赏析、理解、提高。即使对文章的分析。也应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去引导教师钻研教材,发掘内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如除了指出教材的...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1993年第10期 作者:齐大咏
第6章 我与新课改
1.做一名与课程共同成长的教师
严佩芳
在上海二期课改全面推进的过程中,我选择成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课的专职教师,这一选择使我面对机遇与挑战。机遇,这是一门崭新课程;挑战,这是一门与语数外、音体美相比,少人问津的课程。     详情>>
来源:《现代教学》 2009年第12期 作者:严佩芳
2.不忘初心筑梦前行:我与课程改革同成长
徐淀芳
1982年,我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到上海市塘沽中学担任物理教师。有幸的是冯容士成了我的指导教师,他对实验教学有深厚积淀和独到见解,那时我在教学中开始尝试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式教学"。之后,我借鉴一些优秀物理教师对教学结构的研究成果,开始关注用问题、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建立知识之间的...     详情>>
来源:《上海教育》 2019年第03期 作者:徐淀芳
3.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以信息技术教师为例
钟柏昌;李艺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与课程建设是一种紧密耦合、彼此关联的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从"驾驭课堂"提升到"驾驭课程"的水平,由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经历,可以提炼出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模式,而共同成长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面向课程改革的教师和课程的双重发展;二是基于实践的经验与...     详情>>
来源:《教育科学研究》 2009年第05期 作者:钟柏昌;李艺
4.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解读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
郭凤广
2004年9月,山东省作为首批四个实验省之一进行高中新课程实验,而我正是这个时候参加工作的,所以我的成长是和新课程同步进行的。两年的教龄虽然不长,但我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以及对信息技术教师成长却有着深刻的体验。下面,我把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些许感悟和大家分享。在一篇博?     详情>>
来源:《信息技术教育》 2006年第09期 作者:郭凤广
第7章 中国梦·教育梦
1.“教育梦”助力“中国梦”
胡乐乐
3月7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议上回应政协委员的提问时,用四个词表明自己心中的"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他说:"我们教育的孩子应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成为能够适应21世纪世界发展潮流需要的有用人才。"去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     详情>>
来源:《中国德育》 2013年第05期 作者:胡乐乐
2.一位普通中学教师的"教育梦"
唐岳山
提起"中国梦·教育梦",我很自然地想起我生命中的良师益友马小平老师。他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没有特级教师的"光环",也不曾有过挂牌的"名师工作室",然而他却是真正有着"教育梦"的人,并一生都怀揣着梦想坚定而执著地行走。在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期间,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开始走进他...     详情>>
来源:《教书育人》 2014年第05期 作者:唐岳山
3.中国梦,教育梦——我的从教感想
路秀兰
你做过梦吗?也许,你对这个提问一定会感到诧异:人生在世,谁没有做过梦?孩提时代的童稚梦,少年时代的放飞梦,青年时代的凌云梦……可是今天我要问的是另一个梦,那就是我们的教育梦、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教师,今天我终于长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     详情>>
来源:《教育》 2019年第40期 作者:路秀兰
4.用教育梦助力中国梦 用青春梦托起中国梦
张雪
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讲话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情真意切,寄托着党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给北京大学学生的回信饱含着对青年大学生的亲切关怀。五四讲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和针对性,对于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理解,加深对实     详情>>
来源:《北京教育(德育)》 2013年第05期 作者:张雪
第8章 我与国培
1.“国培”:给我的专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钟有长
作为"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高中地理班的学员,本人在首都师大接受了为期半个月的培训学习。在短暂的15天里,首都师大资环学院为学员们献上了饕餮盛宴。一、专家引领提升学科素养培训课程模块一共有2个专题、8讲、24课时,课     详情>>
来源:《地理教学》 2011年第11期 作者:钟有长
2.结缘国培,我在幸福中成长
段红玲
文章作者先后历经3次国培,每次都有全新的体验。作者在国培中感悟教育人生的哲理,体验教师成长的幸福。文章从人生的幸福在于灵魂的丰盈,教师的幸福在于种福,教师的幸福在于做最好的自己、成就最美的教育三方面阐述了作者在国培中明白的幸福教育。     详情>>
来源:《教师》 2019年第07期 作者:段红玲
3.我从国培来认识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钟晓芳
我怀着期望与憧憬盼来了国培,怀着一颗对教育的挚爱迎来了国培,怀着一腔对民族教育的责任感走近了国培。我首先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河北师大给了我这次重塑的机会,更感谢国家对我的再造之恩。带着深深的感激与责任我开始了20天的国培学习。     详情>>
来源:《神州》 2012年第02期 作者:钟晓芳
4.非凡“国培”——我的既生又师的“国培”经历
张莉莉
"国培"于我来说,是一次非凡之旅。两个月内,我经历了两次"国培":一次是以学生的身份,一次是以教师的角色。学员生活:由感动到行动2010年11月我来到美丽的南京师范大学,参加"国培计划(2010)—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详情>>
来源:《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1年第09期 作者:张莉莉
第9章 报刊助我成长
1.网络,我成长的助推器
于德明
回顾踏上专业成长道路的三年历程,我深深地感受到,网络是我成长的助推器。事情还得从2009年的夏天说起。一天午后,在网上"闲逛"时,我发现了一条信息———"第一届最具成长力教师暨专业成长研讨会于7月18日在洛阳隆重开幕"。随意地打开了网页,于是便有了专业成长的叩门之行。在洛阳,我聆听专家...     详情>>
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2年第11期 作者:于德明
2.《云南教育》助我成长
秦庆雄
《云南教育》60岁了!在过去的60年里,他为推进我省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贡献出力量和智慧,这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校每年都给每位教师订阅一份《云南教育》。每次收到《云南教育》,我都会有一种亲切和熟悉的感觉。我每期必看,特别好的文章,我会复印下来分门别...     详情>>
来源:《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18年第11期 作者:秦庆雄
3.《河北教育》助我成长
梁金辉
我在农村长大,从小没有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更不喜欢写作。因此,1995年由冀县师范学校保送到河北师范大学时,在不知道心理系是"干什么"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避开中文系而选择了心理系。如今,我却每天不看点书、不写点什么就睡不着觉,正是《河北教育》促成我这一习惯的养成。工作之后,我在学校阅览     详情>>
来源:《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9年第10期 作者:梁金辉
4.《河南教育》,让我成长
杨仲勋
1997年春,因写作方面表现比较突出,我从一所乡村初中调到了灵宝市教体局,除编辑一份内部发行的《灵宝教育》外,还负责县域的教育新闻报道。上班不久,局领导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闻线索,说的是函谷关镇西留村原民办教师李锁封十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特别是在患鼻窦癌的情况下仍坚持上课,最     详情>>
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8年第12期 作者:杨仲勋
5.我为《湖南教育》唱支歌
占正帮
三十多年前,我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当时的我只有初中学历,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无知青年。三十年后,我成长为小学高级教师,成长为一个在《湖南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浙江日报》《山西日报》等几十家报刊发表了几十篇文章和上千个幽默笑话的"学者型"教师。所有这些,与《湖南教育》...     详情>>
来源:《湖南教育(上)》 2010年第10期 作者:占正帮
价格:¥22.5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