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教学高中教育高中教研

作品简介:

施一公,河南省郑州市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学会外籍会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2017年获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之“生命科学奖”。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西湖大学校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院长。 

2018年12月,施一公入选“中国改革开放海归40年40人”榜单。

2019年12月,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 

主要从事细胞凋亡及膜蛋白两个领域的研究。

更多
收起
张勇
主编的其他文集 更多>>
168199人阅读
第1章 我和我的中国梦
1.我的美国梦和中国梦
施一公
从童年起,在我的心目中,"学术"二字便与一个美丽的小镇普林斯顿联系在一起——爱因斯坦在那里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22年的时光,但我从未想到将来有一天我也能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授。1998年我博士后训练结束后,成为了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一名助理教授,并一路晋升,最终成为分子生物学系...     详情>>
来源:《神州学人》 2014年第10期 作者:施一公
2.居安思危 实现强国梦想
施一公
在清华百年校庆之际,胡锦涛总书记专门提到<欠了创新。我常常想,如果没有锦涛书记的提倡,我们是否会认真讨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否会让大学回归自然,成为一个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发源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和包容百家的氛围,现在我们大学的体制允不允许有这样一个氛围...     详情>>
来源:《民主与科学》 2013年第04期 作者:施一公
3.施一公:爱国是最朴素的感情
本报记者 丰捷 通讯...
施一公,世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和讲席教授。2008年入选有生命科学领域最高荣誉之称的霍华德休斯医学中心研究员,同年,他放弃这一荣誉,全职回到祖国,出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 $$  一个在     详情>>
来源:《光明日报》 2008-12-31 作者:本报记者 丰捷 通讯...
4.施一公:回国是最好的选择
顾淑霞
2004年,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获得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合作奖,他在答谢辞中说:"我确实为帮助中国数学发展付出了很大努力。另一方面,我很遗憾自己还没能回中国定居。无论我为中国数学作了多大的贡献,也无法与那些在中国土生土长,或是已经回国永久定居的人相比。"施一公不想留给自己这样的遗憾。...     详情>>
来源:《神州学人》 2009年第02期 作者:顾淑霞
5.施一公:做祖国发展的参与者
俞水
全职归国6年,施一公仍然对成为祖国发展的参与者而兴奋。无论是痴迷科研的“本性难移”,还是坚守讲台的为师之道,或是大胆改革的理想主义,都擦亮了他“美国梦”是过去、“中国梦”是未来的事实:“大我与小我从来无法割裂,踏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最好的报国。”$$     详情>>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4-07-02 作者:俞水
6.施一公:科学报国是最大的荣耀
文宗
施一公,清华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美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主要从事细胞凋亡及膜蛋白两个领域的研究,获得一系列国际奖项,是世界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2008年2月,他放弃了在国外的高薪与荣誉,全职回到祖国,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与巨大震动。"中国正处在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时刻...     详情>>
来源:《党员干部之友》 2017年第01期 作者:文宗
第2章 我的偶像是父亲
1.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父亲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
红枫
逆境中苦中作乐,父亲给了施一公美妙的童年施一公1967年出生于河南郑州,在姊妹4人中排行老小。父亲希望小儿子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但又不希望太落俗套,最终还是取意一心为公,选择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为小儿子取名"一公"。施一公的父亲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母亲是北京矿业学院高材生。施一公出...     详情>>
来源:《好家长》 2016年第01期 作者:红枫
2.施一公:父亲的教诲是我前进的动力
晓然
施一公,毕业于清华大学,1995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因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被评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回国后,他曾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现为清华大学副校长。他坦言,在他的成长经历中,父亲是对他影响最深的人,不仅给了他一个美妙...     详情>>
来源:《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2016年第01期 作者:晓然
第3章 妻子是我的总顾问
1.施一公:妻子是我的总顾问
施一公;云帆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在美国生活条件优越,是什么原因让您决定回国的?施一公(以下简称施):2006年5月,我回国参加四年一次的中国生物物理学年会,清华大学的主要负责人找到我,恳请我回国担任学校的医学和生物学领头人。母校的诚意让我心潮澎湃,虽然我在国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根...     详情>>
来源:《妇女生活》 2013年第10期 作者:施一公;云帆
2.“中国诺奖”得主施一公与他的“贤内助”
王丽
困境中遇到知心爱人今年49岁的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驻马店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聪颖过人,在父亲的影响下,对数学和物理产生了浓厚兴趣。1985年,在省实验中学高中毕业时,因在全国高中数学和物理竞赛中分别获一、二等奖,他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系学习。1989年,施一公以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提     详情>>
来源:《北京纪事》 2017年第12期 作者:王丽
第4章 不能缺失的社会责任感
1.不能缺失的社会责任感
施一公
我出生在河南郑州,但成长在河南省驻马店。为什么我要特别提驻马店呢?因为这个地方特别具有代表性。驻马店相对于河南,就像河南相当于中国,就像中国相对于世界。从地理,从经济,从科技,从文化,都是这样。我恰好是在开始有记忆、对社会有感触的时候成长在驻马店的。我在驻马店地区汝南县的一个小...     详情>>
来源:《留学生》 2015年第07期 作者:施一公
2.中国,准备好了吗?
施一公;饶毅
评点:关于"生命科学的第三次革命"演讲57岁的苏珊·霍克菲尔德(Susan Hockfield)于2004年就任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第16任校长。值得一提的是,她是MIT历史上第一位来自生命科学领域的校     详情>>
来源:《世界科学》 2009年第07期 作者:施一公;饶毅
3.从清华实践到西湖实验
施一公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众所周知,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积极巨大的进步,我们从建国初期的文盲率高于90%到今天高等教育高度普及,在世界上创造了一个奇迹。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中国都已经是高等教育的大国,而     详情>>
来源:《中国科技产业》 2018年第06期 作者:施一公
4.大学必须培养出承载人类发展的创新人才
施一公
2020年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人类社会的一次严峻挑战。以培养人才、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为使命的大学,应该有怎样的思考和担当?我们每个人在充分享受现代社会福利的同时,必须未雨绸缪,认真思考人类文明和未来世界将何去何从。这个问题与我们每一个人的联系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更...     详情>>
来源:《教育家》 2020年第16期 作者:施一公
5.年轻一代的责任:让中国重回世界科技制高点
施一公
感谢这个大时代,感谢这个激动人心的新时代。我在河南出生,在驻马店长大。从小追求简单,一步步走来,有今天不容易,赶上大时代很幸运。我经历了1977年恢复高考,经历了改革开放,开始有了开放的心态。在这个时代,国家和老百姓积极向上,从小学到大学,社会充满正能量,我在这种环境下长大。"一公"两...     详情>>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7年第45期 作者:施一公
6.高层次人才——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施一公
中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只能是人才。这里说的人才,不是普通的人才,而是高层次的世界级人才,那些在本研究领域、本行业具有战略眼光的高端领军人才。     详情>>
来源:《国际人才交流》 2010年第07期 作者:施一公
7.千人计划的必要和紧迫
施一公
博文发表时间2010年9月13日序:这是我在9月3日科学网组织的关于高层次人才引进会议上的发言总结,综合了我对千人计划的很多看法。发言着重阐述了千人计划的必要性、迫切性,也回答了网上的一些质疑。请大家不要忘记:中国在迄今为止的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始终在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因为这些人才是...     详情>>
来源:《科学新闻》 2017年第02期 作者:施一公
8.青年与科学精神
施一公;大熊
提示:2019年10月26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浙江温州举行。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面向青年科学家呼吁:科学精神靠全社会传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靠青年科学家去传播。什么是科学精神呢?我在此引用爱因斯坦的一段话——对科学问题的提出才是关键,而不是问题的解决,因为问题的提出,包括一...     详情>>
来源:《中学生百科》 2020年第Z6期 作者:施一公;大熊
9.尊重学生,提倡批判性思维,推进个性化教育
施一公
当前,社会对创新人才的定义过于狭隘,教育评价指标过于单一。学生在不同学科上的优秀表现都是非常重要的。要尊重学生自己按照兴趣选择专业的意愿,鼓励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详情>>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 2013年第04期 作者:施一公
第5章 时不我待 舍我其谁
1.施一公:时不我待 舍我其谁
施一公
今年是我回国工作的第十个年头。10年前,我的实验室刚刚启动,首批学生还懵懵懂懂。2007年3月我的清华实验室开始了第一个科学实验。而今,我们于2015年发表的剪接体结构已经登上了国际经典生物化学教科书的封面,我在清华培养的博士生已经在中外研究机构开始独立领导实验室。2006年当我决定放弃...     详情>>
来源:《留学生》 2017年第07期 作者:施一公
2.我的人生观念与事业追求
施一公
父亲意外去世,我的世界观、价值观崩溃了我很幸运,被保送去了清华大学,入学的时候懵懵懂懂,但从学校出来,我觉得自己好像已经把这个世界看得很明白了。在清华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情,对我影响非常大,那是大三刚入学的时候,我的父亲突然离我而去。在9月21日上午最后一节课下课之前,我们班突然进来一...     详情>>
来源:《档案记忆》 2017年第12期 作者:施一公
3.施一公:我的科研动力
施一公
近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在清华大学"吴杨奖"颁奖典礼上发表了题为"我的科研动力"的演讲。在演讲中,他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对当前一些社会现象作出了点评:"我不知道这个社会怎么了,我们关注点太不可思议狭窄了。"我出生在河南郑州,但成长在河南省驻马店。我在驻马店地区汝南县的一...     详情>>
来源:《上海少先队研究》 2015年第01期 作者:施一公
4.世界如此未知
施一公
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看世界完全像盲人摸象一样,我们看到的世界是有形的,我们自己认为它是客观的世界。其实我们已知物质的质量在宇宙中只占4%,其余96%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我们根本不知道的,我们叫它暗物质和暗能量。那么盲人摸象般地认识世界是科学吗?一定是科学。每个人摸的都是客观存     详情>>
来源:《作文与考试》 2020年第09期 作者:施一公
第6章 贡献与荣誉
1.施一公 开启结构生物学大门
倪伟波
施一公,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主要致力于用生化和生物物理手段研究细胞调亡的分子机制、重要膜蛋白以及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作为全球知名的结构生物学家,他在细胞凋亡、大分子机器、膜蛋白研究领域一路领跑;曾获包括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瑞典皇家科学...     详情>>
来源:《科学新闻》 2018年第01期 作者:倪伟波
2.施一公 研发抗癌新药揭示细胞凋亡
林莉君
爱明诺夫奖,国际晶体学领域知名大奖。施一公,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伴随着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悠扬的乐曲,身穿燕尾服的施一公走上领奖台,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2014年爱明诺夫奖,成为首位获得这一国际大奖的中国科学家,此刻时间定格在北京时间2014年3月31日晚11点。     详情>>
来源:《创新科技》 2014年第09期 作者:林莉君
3.施一公团队获“诺奖级”研究成果
石滢琪
本报讯(记者 石滢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施一公带领的研究团队成功揭示剪接体的高分辨率结构及其工作机理,为揭示与剪接体相关遗传病致病机理提供重要的结构基础。该研究成果已于8月21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 在真核生物中,基因表达     详情>>
来源:《北京日报》 2015-08-25 作者:石滢琪
4.施一公研究组揭示阿尔茨海默症致病蛋白结构
邓晖
本报北京7月3日电(记者邓晖)归国6年的世界知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迎来了他“科学生涯里最耀眼的科研成果”。清华大学3日宣布,该校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与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发病直接相关的人源γ分泌酶复合物的精细三维结构,为理解该复合     详情>>
来源:《光明日报》 2014-07-04 作者:邓晖
5.热科技话题:施一公团队解析老年痴呆元凶清晰面貌
7月3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发布会上,施一公教授展示了阿尔茨海默症发病直接相关的人源γ分泌酶复合物的精细三维结构,突破前人12埃的研究成果,分辨率高达4.5埃。该项成果为理解γ分泌酶复合物的工作机制以及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惊人的成果】阿尔茨...     详情>>
来源:《科技传播》 2014年第16期 作者:
6.施一公领衔成立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中心
丰捷
本报北京4月17日电(记者 丰捷)“我刚回来时还不时有一些猜疑和议论,为了不受干扰,全身心地投身教学科研,我已经放弃美国国籍。”16日,由这位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领衔的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中心挂牌成立。$$   结构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主     详情>>
来源:《光明日报》 2011-04-18 作者:丰捷
7.奇人奇志施一公 五十而知天命 创办西湖大学 牛人牛语...
王渝生
2018年10月20日,一个注定要载入中国教育史册的日子。5名诺贝尔奖得主、70余位国内外校长及代表、近百位捐赠人齐聚西湖大学成立大会,一所划时代的研究型民办大学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呱呱落地了。说她划时代,是因为她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改革开放40年的日子里应运而生,在各方面都有...     详情>>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 2018年第11期 作者:王渝生
8.施一公:首位中国学者获瑞典爱明诺夫奖
科苑
瑞典皇家科学院3月31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颁奖典礼,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领取了2014年爱明诺夫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学者。去年9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4年度爱明诺夫奖授予施一公,以表彰他运用X-射线晶体学手段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做出的...     详情>>
来源:《今日科苑》 2014年第04期 作者:科苑
9.施一公教授获2010年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
生命学院
本报讯 日前,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因其对细胞凋亡通路中蛋白调节机制的深入研究,与美国的格哈德·哈默一起获得“2010年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    “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由赛克勒夫妇于2006年捐赠设立,每年奖励2-3位在国际生物物     详情>>
来源:《新清华》 2010-04-02 作者:生命学院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