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教学高中教育高中生物 在大成讲坛,讲出你的精彩!

作品简介:

本书收集高中生物课本中遗传学家的生平、科学成就和趣闻轶事等内容,希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和思考,促进学生学习遗传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向先辈们学习,能尊重实证,能批判的思考,能对变化的世界敏感,能够严谨治学、百折不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的目的。

更多
收起
张勇
其他文集 更多>>
222785人阅读
第1章 格雷戈尔·孟德尔
1.纪念孟德尔 发展遗传学 为四化服务(纪念孟德尔逝世100周...
赵伦一
现代遗传学奠基人格里哥里·约翰·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图1)生于1822年7月22日,歿于1884年1月6日,今年1月6日是孟德尔逝世100周年纪念日,我国各地和合肥市都曾集会纪念。近一百年来,特别是自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遗传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遗传物质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遗传工程...     详情>>
来源:《生物学杂志》 1984年第01期 作者:赵伦一
2.G·孟德尔——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
张青棋
在科学史上,象牛顿、达尔文这样的科学家因其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卓越的科学成就,在他们生前就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但是也有一些科学家作出了重大的科学发现,却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引起科学界的注意和重视,甚至被忘却、埋没。甚至很多年后,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被埋没的天才人物才重新为人们所认...     详情>>
来源:《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4年第01期 作者:张青棋
3.遗传学之父——孟德尔(上)
李萌
1822年7月20日,孟德尔出生于奥地利。孟德尔被誉为遗传学之父,因为通过豌豆实验,他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1840年,孟德尔考入奥尔米茨大学哲学院。在主修古典哲学的同时,他还学习数学。     详情>>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 2013年第11期 作者:李萌
4.遗传学之父——孟德尔(下)
李萌
~~     详情>>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 2013年第12期 作者:李萌
5.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及意义
董一凝
孟德尔定律是高中生物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其研究结果对遗传和基因学的发展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针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及进展,通过对该实验内容的分析和总结来为学习"孟德尔定律"的后者提供有效的文献帮助。     详情>>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 2017年第05期 作者:董一凝
6.对孟德尔的发现被“埋没”的原因分析
鲁华山
1866年孟德尔的“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正式发表后,沉睡了34年未受重视,直到1900年才被重新发现,不少生物史学家,对其成果被“埋没”这一问题很感兴趣,也进行了一些调查,但因事情发生已年深日久,有确凿证据的材料所得无几,尤其是关系到人们心理方面的活材料     详情>>
来源:《生物学教学》 2007年第10期 作者:鲁华山
第2章 沃尔特·萨顿
1.萨顿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推理方式
郑春和
1903年萨顿(Walter Stanborough Sutton)在他的题为"遗传中的染色体"的论文中指出,在蝗虫的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行为与贝特森提出的等位别型(后来称为等位基因)的行为完全平行。据此,萨顿做出"遗传因子一定是位于染色体上"的科学推断。在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     详情>>
来源:《生物学通报》 2010年第05期 作者:郑春和
2.萨顿假说的提出应用了类比推理吗?
邓过房;李金安
1问题"萨顿假说的提出"是类比推理吗?2讨论夏焦兵[安徽省宣城市第三中学(242000)]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a、b、c)上相同或相似,而且已知其中的一个或一类对象还有其他属性(d),从而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属性(d)。类比推理的客观基础在于事物不同属性之间...     详情>>
来源:《中学生物教学》 2010年第12期 作者:邓过房;李金安
3.“萨顿假说”不是类比推理的结果
瞿玉堂;罗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认为萨顿假说是类比推理的结果。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此有争议。多数教师认为该推理不是类比推理,也有教师则同意教材中的说法。通过运用合适的推理方法再现萨顿假说的推理过程可以发现萨顿假说其实应用了多种推理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演绎推理。     详情>>
来源:《中学生物教学》 2014年第03期 作者:瞿玉堂;罗微
第3章 魏斯曼
1.魏斯曼的生平和他的种质学说
季道藩
魏斯曼(Weismann,A.)是19世纪末叶一位杰出的生物科学家。他在达尔文学说的基础上,概括了当时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和他自己的试验资料,对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提出一连串的设想和解释,于1892年创立了种质学说(germplasm theory)。这一学说对于生物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染色体遗传学的发展起了十...     详情>>
来源:《生物学通报》 1986年第06期 作者:季道藩
2.試論魏斯曼的种貭学說
方宗熙
在19世纪的下半期,在西欧形成了魏斯曼的种质学说。这个学说在达尔文学说的基础上对遗传和进化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于是出现了新达尔文主义。魏斯曼的种质学说对生物学,特别是对遗传学、胚胎学和进化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这些学科都要谈到这个学说。但是,不同的学派和不同的学者,对这个学说有...     详情>>
来源:《生物学通报》 1964年第01期 作者:方宗熙
3.魏斯曼对遗传学的贡献及其哲学意义
丛亚丽
魏斯曼是德国的遗传学家,也是新达尔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多细胞生物体可截然区分为种质和体质,种质有三个结构层次:生源体、决定子和遗子。种质选择论很有新意,极富辩证法思想。魏斯曼首次彻底否定获得性遗传。另外,把种质的稳定性和变异性结合起来的观点是他对遗传学的又一贡献。     详情>>
来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993年第04期 作者:丛亚丽
第4章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
1.遗传学巨星——摩尔根
肖玲;吴志强
若论在20世纪遗传学研究领域的传奇人物,大家都会想起孟德尔和摩尔根。他们以基因和染色体概念为基础的遗传理论,曾经被称为"孟德尔—摩尔根理论"。其中,摩尔根凭借遗传学领域染色体理论的出色成就,跻身于20世纪的著名科学家之列。遗传学的摩尔根时代1866年9月25日,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m...     详情>>
来源:《生命世界》 2018年第12期 作者:肖玲;吴志强
2.简论摩尔根学派建立的基础
董华;卫华
本文首先简要地从科学背景、社会背景二个层面分析论述了摩尔根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之后重点考察分析了摩尔根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从而较系统全面地揭示摩尔根学派建立的基础。     详情>>
来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998年第02期 作者:董华;卫华
3.摩尔根创立基因论的方法论模式
吴晓江
美国著名生物学家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1866—1945)创立的基因论是现代生命科学史上一项重要的科学发现。如果说孟德尔遗传学和达尔文进化论是上世纪生物学两项意义深远的科学成就,分子生物学和现代达尔文主义进化论是本世纪生物学两项影响重大的科学成果,那么,摩尔根的基...     详情>>
来源:《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5年第05期 作者:吴晓江
4.关于“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实验的相关解释
赵锦程;刘馨
本文对"摩尔根等人如何验证自己的假说"和"存在其他假说也可解释实验现象"等问题进行阐述。     详情>>
来源:《生物学教学》 2019年第02期 作者:赵锦程;刘馨
5.摩尔根学派的科学成就及其成功原因分析
卫华
文章对遗传学中著名的摩尔根学派的科学成就作了简要的评价,并深入探讨了其成功的原因,为促进我国的科学研究事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详情>>
来源:《全国第四届生物学哲学委员会...》 2005年第期 作者:卫华
第5章 詹姆斯·杜威·沃森
1.走在生命的旋梯上——记詹姆斯·沃森
晓晓
说起人类基因组,就不能不讲DNA;说到DNA,就不免想像它的双螺旋结构,就一定会去追寻那些首先攀上生命之梯的高大身影——詹姆斯·沃森、弗兰西斯·克里克、莫里斯·威尔金斯。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果之一。为此,沃森、克里克、威尔金斯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与医...     详情>>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 2001年第01期 作者:晓晓
2.“坏小子”詹姆斯·沃森
诺诺
正如20世纪20年代是量子力学大发展的时代一样,20世纪50年代是分子生物学开创的时代。也如同爱因斯坦、波尔、海森堡、泡利、薛定谔这些在物理学中群星璀璨的名字一样,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莫里斯·威尔金斯、罗莎琳德·富兰克林、莱纳斯·鲍林等人也在分子生物学中熠熠生辉。其中...     详情>>
来源:《生命世界》 2005年第05期 作者:诺诺
3.DNA双螺旋模型的建立过程
袁维新
1953年,两位年轻的科学家——美国的沃森(J.D.Watson)和英国的克里克(F.H.C.Crick)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这一发现是20世纪生物学的伟大成就之一,有人甚至认为,“在整个生物学史上比之双螺旋的发现,几乎没有更为决定性的突破。”(见迈尔:《生物学思想的发展》第843页)     详情>>
来源:《生物学通报》 1993年第10期 作者:袁维新
4.团队合作的典范——纪念沃森、克里克发现DNA结构50周年
邵志广
回眸生物学发展的历史 ,人们不会忘记 ,195 3年 4月 2 5日 ,英国的《自然》杂志上刊登了两位年轻的科学家沃森(JamesDeweyWatson)和克里克 (FrancisHarryComptonCrick)撰写的一篇题为《核酸的分子结构———脱     详情>>
来源:《中学生物教学》 2003年第03期 作者:邵志广
5.沃森和克里克成功背后的英雄
朱文艺
在现代生物学史上 ,詹姆斯·沃森 (JamesD .Wat son ,192 8— )和弗朗西斯·克里克 (FrancisCrick ,19 16— )是两个熠熠闪光的名字。他们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经过两年多艰苦的研究 ,提出了著名的DNA分子双     详情>>
来源:《中学生物学》 2003年第02期 作者:朱文艺
第6章 遗传学其他相关科学家
1.色盲病的发现者——道尔顿
王雨欣
约翰·道尔顿(1766~1844)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他从21岁起就献身科学研究事业,42岁时,发表了著名的"道尔顿原子学说",成为近代原子理论的奠基人。道尔顿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对气象学也做出了不少重要贡献。     详情>>
来源:《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2007年第06期 作者:王雨欣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题外话
杨永庆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重要的证据之一。教材介绍了这个实验的过程及现象,由现象得到“转化因子”的推论。但实际上,格里菲思并没有想要去探究“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这个问题,这其实是他在肺炎疫苗研究中的一个意外的发现,有偶尔因素但     详情>>
来源:《生物学教学》 2006年第08期 作者:杨永庆
3.诺贝尔奖的遗憾:艾弗里和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
吴志强
奥斯瓦德·西奥多·艾弗里(Oswald Theodore Avery)是著名的分子生物学家、卓越的细菌学家和免疫化学的先驱。他及他的团队长期致力于肺炎球菌的转化现象研究,无数次的实验终于证实了DNA是引起转化现象的物质。艾弗里的转化实验结论对"四核苷酸假说"提出了强有力的质     详情>>
来源:《生命世界》 2017年第06期 作者:吴志强
4.赫尔希-蔡斯实验能否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余骥
本文应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不相容选言推理的逻辑方法,阐述了赫尔希和蔡斯原始论文中的相关观点,以及国内外一些教材中的论述,以论证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足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详情>>
来源:《生物学教学》 2016年第10期 作者:余骥
5.中心法则的提出者——克里克
郭晓强
20世纪下半叶生命科学的主流是分子生物学,而分子生物学可以说是对1958年克里克中心法则的一个诠释过程,通过研究中心法则的每一个细节而对生命现象有了本质的理解。今年是中心法则提出50周年,撰写此文表示纪念。     详情>>
来源:《生物学通报》 2008年第03期 作者:郭晓强
6.威尔金斯:一个不被关注的发现DNA结构的物理学家
程民治;戴风华
本文简要地论述了著名物理学家威尔金斯的成长历程、研究方向的转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崇高的品格及其一生中所受到的委屈和冷落,从而雄辩地揭示了他不愧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第三人"。     详情>>
来源:《巢湖学院学报》 2009年第03期 作者:程民治;戴风华
7.揭秘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发现史
王瑞
介绍了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发现者梅塞尔森和斯特尔的生平,阐述了"梅塞尔森-斯特尔实验"的详细过程及结果,揭露了DNA复制的真相与实验局限。     详情>>
来源:《中学生物教学》 2019年第07期 作者:王瑞
8.人类基因组及基因组计划
丁显平
<正>一人类基因组人类基因组是人类体细胞中所具有的携带遗传信息的全部遗传物质的总和。包括所有的基因和基因间区域。1、人类基因组的组织结构人类基因组由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两部分组成。     详情>>
来源:《中国优生科学协会2004年优生...》 2004年第期 作者:丁显平
价格:¥16.0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