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文社科社会科学心理学 在大成讲坛,讲出你的精彩!

作品简介:

一直以来,隐私这个话题都带有争议,背后往往是人们对于道德的衡量。有人从文化对比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人、外国人的隐私意识的差异。中国古代儒家对于隐私亦有关注,比如孔子所说的“非礼勿言”“非礼勿听”。但是,人们为了表示对他人的关心,有时不免涉及到他人的隐私。这便是道德的衡量。所以,本书遴选相关文献,对隐私的常见问题作出解答,与读者共同思考之。

更多
收起
正谦
其他文集 更多>>
540338人阅读
386739人阅读
第1章 隐私在当今中国
1.简论中国人的隐私
何道宽
中国人非常看重隐私,尤其是看重群体隐私,这是其隐私观念独特的民族性。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人隐私观念与西方人的异同,批评某些论者否认中国人有隐私的论点;指出中国人隐私的核心是集体主义,圈内外和圈外人的二分法是确保群体隐私的原则。     详情>>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1996年第04期 作者:何道宽
2.中国公众隐私关注及影响因素研究
齐昆鹏;李真真
大数据语境下的隐私问题业已成为政界、学界、媒体和公众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围绕中国公众的隐私关注及影响因素,在计划行为理论、隐私计算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借鉴APCO模型和IUIPC量表等已有研究成果,构建研究假设和研究模型,并以问卷调研的方式收集实证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     详情>>
来源:《科学与社会》 2018年第02期 作者:齐昆鹏;李真真
3.“中国式关心”背后隐藏的西方隐私文化
朱枝
全球化使得中西跨文化交际日益广泛,中国人对西方人该如何表现出友好与适度的关心才能更加符合西方人的隐私文化?而当一系列典型的"中国式关心"的问题不自然地侵犯了西方人的隐私时,由此产生的文化休克与文化冲突使得文化交际者深思该用何种语言去完成跨文化交际才不至于造成不必要的尴尬和无...     详情>>
来源:《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06期 作者:朱枝
4.中国人隐私问语
那事儿 "那事儿。""哪事儿呀?"不就是那事儿吗!"中国的语言有一种含蓄之美,说起来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指代词,可一用到特定的语境中,便有一些特别的意思,之所以不直接说出"那事"到底是"哪事",通常是因为不便宣之于口。而且如此一来,信息量极大,想象的空间也大,比如办公室里议论张主任和刘秘书...     详情>>
来源:《扬州文学》 2004年第03期 作者:
5.中国的隐私保护
万勇;王杰
中国的网络隐私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相关立法机构已出台具体法律、法规保护网络隐私,判例法也得到相应发展。尽管如此,公众目前可能并不清楚如何进行隐私保护,同时也会忽视网络隐私保护。至今,中国起诉网络服务提供商(OSPs)隐私侵权的案例数量有限,身份披露的保护规则也相当分散,不同领域的网...     详情>>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2017年第11期 作者:万勇;王杰
第2章 隐私之中外对比
1.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西方“隐私”之比较
翟石磊;李灏
隐私作为一种心理概念,其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解读。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隐私是群体性的,显示其公众性和集体主义准则;圈内人之间不必太强调个人隐私。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认为隐私是维护个人独立性和体现自我存在价值的表现,显示其强烈的自我意识。随着全球化和全球文化之趋势的深入发展,...     详情>>
来源:《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08年第01期 作者:翟石磊;李灏
2.浅析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
尚云鹤
隐私是人们控制及调节与他人交往的机制,在当前文化多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隐私问题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人们的隐私观的差异,是造成交流障碍的因素之一。     详情>>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03期 作者:尚云鹤
3.以微信为例研究中西隐私观差异
陈文娟
1引言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所持有的价值观,对隐私的定义、类别的理解和保持隐私的意识是不同的,因而在不了解彼此差异的前提下,在跨文化交往中较容易产生冲突。本文以社交媒体微信为例,简要分析中西文化的隐私观差异,并提出一些促进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建议。如今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日益...     详情>>
来源:《知识文库》 2019年第12期 作者:陈文娟
4.隐私与跨文化交际
翟石磊;李灏
隐私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心理概念,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有不同的解读。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隐私是群体性的,显示其公众性和集体主义准则;圈内人之间不必太强调个人隐私。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认为隐私是维护个人独立性和体现自我存在价值的表现,显示其强烈的自我意识。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     详情>>
来源:《大连大学学报》 2007年第05期 作者:翟石磊;李灏
5.跨文化交际中隐私观的差异及原因——以小说《喜福会》为...
王婧
随着国际社会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人群的隐私观是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本文以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喜福会》为例,分析中西方文化中隐私观的差异,并探讨其中的原因,以推动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详情>>
来源:《沧桑》 2014年第03期 作者:王婧
6.从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维度看中美隐私观
付玉霞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交往日益频繁。在这个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常常会引发误解、碰撞甚至是文化冲突,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导致交际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价值观念的差异。本文聚焦中美不同的隐私观念,从Hofstede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维度分析产生不同...     详情>>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4年第04期 作者:付玉霞
7.中美隐私观所折射的文化差异
李洪涛;刘玲玲
跨文化交际双方对私人权利的相互尊重是交际顺利进行的前提。隐私观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课题。隐私观念的差异是造成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同时思维方式又是语言发展的深层机制。中美隐私观在两国语言文字上得到充分体现。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美隐私观所折射的文化差异。     详情>>
来源:《文教资料》 2006年第21期 作者:李洪涛;刘玲玲
8.隐私和世间观念:中国大陆与日本之比较
仲田诚
日本人对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有着一系列共同的看法,可以称之为基于世间的看法。这些基于世间的看法与人们对隐私、社会主流问题以及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传播媒介等的态度有着极大关系,而这些基于世间的看法似乎是受到了以佛教、神道教、儒教、对自然的宗教解释和对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确定以...     详情>>
来源:《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0年第01期 作者:仲田诚
第3章 儒家“非礼勿言”与现代隐私
1.儒家伦理的价值回归与微博社区的道德重塑
丁锐瑞
互联网迅猛发展,微博成为重要的网络交流平台,引发社会交往方式深刻变革。人的道德问题开始凸显,在虚拟世界中秩序和规则具有很重要作用。儒家伦理思想发展可以极大地解决微博社区所出现的伦理问题。     详情>>
来源:《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01期 作者:丁锐瑞
2.儒家怎么看待数据隐私问题——兼论“数据化儒家”的可能...
徐英瑾
若从历史唯物论的角度重新解读儒家复古思想的经济学意蕴,儒家学说背后的经济学动机就可以被重构如下:儒家对于"礼治"相对于"法治"而言的优先性的强调,其实是为了方便宗族经济的主导者将与特定经济与社会活动相关的数据管理权尽量锁定在宗族层面上,由此实现以"小政府加大社会"为结构特点的"周...     详情>>
来源:《探索与争鸣》 2018年第10期 作者:徐英瑾
3.儒家伦理对大数据隐私伦理构建的现代价值
王强芬
大数据是一种财富,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导致了个人隐私伦理的失范现象,儒家伦理在构建大数据隐私伦理有其独到之处。以儒家伦理为视角,对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的困境进行了分析,从儒家的诚信、忠恕和慎独等方面探讨其对隐私的保护价值,揭示了儒家的诚信之本为数据的采集和存储设置了道德底线,慎独...     详情>>
来源:《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01期 作者:王强芬
4.对人权与隐私的再思考:用儒家思想来重构(英文)
Henry Rosemont
<正>That human beings are most fundamentally individuals is the conceptual basis for almost all capitalist economic theory,political science,and law in the contemporary West,and, increasingly,in a number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well.Some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his ...     详情>>
来源:《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 2006年第期 作者:Henry Rosemont
第4章 家庭关爱与个人隐私
1.隐私在家庭:中国人的隐私观念以及隐私在家庭的展现模式
谢碧珠;陈国贲
本文通过对一些受访者的访问,分析了中国人的隐私观念以及隐私在家庭的展现模式。并对香港与内地的隐私观念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详情>>
来源:《浙江学刊》 2006年第02期 作者:谢碧珠;陈国贲
2.家庭中个体隐私边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侯芃林
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内部个体隐私边界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6位访谈对象的个案分析,从空间隐私、身体隐私和精神隐私三个方面描述了家庭中个体隐私边界的状况,并对其性别差异、家庭结构差异和居住模式差异三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详情>>
来源:《法制与社会》 2019年第18期 作者:侯芃林
3.家庭隐私观代际差异比较研究
董小苹
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内孩子的隐私权问题。本文所指的隐私权包括空间隐私、身体隐私与精神隐私等三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 ,在对隐私权的认识方面 ,年龄差异不仅存在于代际间 ,而且也存在于同代之间。性别差异在精神隐私层面最为明显 ;男孩较少重视隐私权 ,而父亲则更多地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人们...     详情>>
来源:《青年研究》 2004年第06期 作者:董小苹
价格:¥11.0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