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教学教育研究教育综合 在大成讲坛,讲出你的精彩!

作品简介:

目前国内对情商这一概念存在着很大的误解,简单地将培养学生情商等同于把学生培养得越来越圆滑与世故,而实际上,来源于国外的情商这个概念本身主要指个人对自身情绪的认识与管理能力,这是情商首位的概念,其次才涉及到对他人情绪的认识与人际交往能力。不得不说,这一误解,源于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本书对情商相关文献进行汇集,以供教育界参考。

更多
收起
正谦
其他文集 更多>>
540331人阅读
386732人阅读
第1章 情商的概念起源导语

情商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后来被推广到教育界。主要指个人对自身情绪的认识与管理能力,这是情商首位的概念,其次才涉及到对他人情绪的认识与人际交往能力。

收起
1.情商的内涵与特征分析综述
胡燕;王健
情商是人类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是适应环境的重要保障,是一种表达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和艺术。情商一直都是国内外心理教育学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国内外情商研究的著作综合阐述情商的内涵,同时对情商的特征进行分析。     详情>>
来源:《湘潮(下半月)》 2014年第05期 作者:胡燕;王健
2.情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王燕
“情商”是当前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本文介绍了“情商”这一概念的来源和内涵,阐述了它在个人发展、教育领域及行政界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和权威人士对其的争论。     详情>>
来源:《冀东学刊》 1997年第03期 作者:王燕
3.情商教育:基础教育不可忽视的课题
廖华平
基础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正经历着生理和心理发育和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将实现童年向少年,再向青年的过渡,将实现他们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的梦想。可以这么说,基础教     详情>>
来源:《当代教育论坛》 2005年第12期 作者:廖华平
4.重视情商作用 加强情商教育
张学科
<正>情商(EQ),就是情绪的商数,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和表现,具体包括一个人的情绪的自控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挫折的承受力,自我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等方面的能力。心理学家把人的智力分为智商和情商,认为高智商并不一定带来成功,而情商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作...     详情>>
来源:《甘肃教育》 2016年第09期 作者:张学科
第2章 情商教育的重大误区导语

1、有关智商和情商关系的误解之一是“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2、99%的人对情商都有误解。很多人对真话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假话总是好听的,真话总是逆耳的,所以不说真话就成了很多人的生存之道,更成了衡量情商的标准之一。

3、在现实生活中,很多90后学生对情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庸俗化理解,认为情商就是拉关系,搞交情等。这些理解脱离了情商的本质,是对情商这一概念的误解。

收起
1.别羡慕变味的“高情商”
汪茂彬
<正>"情商"原是相对智商而言,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但在一些党员干部的口中,"情商"却变了味。有人把那些善于察言观色、惯于见风使舵,为了个人私利溜须拍马、承欢讨好领导者说成是"高情商"     详情>>
来源:《中国监察》 2011年第23期 作者:汪茂彬
2.99%的人对情商都有这种误解
<正>很多人对真话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假话总是好听的,真话总是逆耳的,所以不说真话,就成了很多人的生存之道,更成了衡量情商的标准之一。其实,一个人的情商是高还是低,和是不是说真话,根本没有必然的联系。所谓的高情商,并不是不说真话,而是如何把真话说得得体,说得让别人愿意接受。我始终...     详情>>
来源:《领导科学》 2017年第13期 作者:
3.情商教育小议
朱向新
情商是情绪智力的商数。具体地说,就是坚定信心克服困难的意志,控制自我情绪、协调人际关系以及协作指挥能力。近年来,我对情商教育在理论上作了一些研究,在实践上作了一些探索,初步获得一些见识,刍议于后,算是抛砖引玉。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首先     详情>>
来源:《安徽教育》 2001年第05期 作者:朱向新
第3章 情商——道德教育的反思导语

我们通常将情商与道德教育并提。说到道德教育,一般亦指情商。目前的道德教育以繁琐的道德说教为主,难免虚伪,效果不佳。

收起
1.学校道德教育的危机与出路
陈岚
学校道德教育危机的根源是多元化的社会道德价值观与学校正统的道德价值观的冲突;其次,是社会历来忽视成人道德教育,成人不能为人师表,重道德说教,轻道德实践。其出路一是重视成人道德教育;二是加强道德实践;三是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详情>>
来源:《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1999年第04期 作者:陈岚
2.简析高中德育教育不是“说教”教育
万妍君
学校德育工作简单的"说教""灌输"是对德育工作发展持续性的一种伤害,不利于学生的道德理念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道德行为的实践,为此我们要从我国德育的现状分析出发,让德育远离"说教",明确这种意义的存在。     详情>>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年第03期 作者:万妍君
3.道德灌输与道德培育的学校德育选择
吴雪芬
道德培育是目前道德教育领域大力倡导的教育方式,而道德灌输则是被人诟病的道德教育方式。从理论上来讲,道德培育是最好的道德教育方式,但是实行起来有现实局限性;道德灌输是一种有缺陷的道德教育方式,但是能弥补道德培育的局限性,又为现实的道德教育所不能缺。所以,现学校德育应该将道德灌输...     详情>>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5期 作者:吴雪芬
4.道德教育应坚持“最少灌输”原则
张添翼
灌输依照从弱到强的程度,可以被划分为直接的道德教学、单向的道德讲授、评判式的道德说教等方式。灌输的特点是:教学生"知识",而不是教学生判断、推理、选择的方式;教学生"符号",而不是"经验"。在我国当前的德育实践中,儿童个性更强,更要自由;教师权威部分丧失;灌输方式隐性化。德育不应盲目...     详情>>
来源:《教育科学研究》 2015年第01期 作者:张添翼
5.从灌输到对话:道德教育发展的时代趋势
车许燕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价值多元化成为必然趋势。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对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传统的道德灌输具有不平等性、强制性、去生活性等特点,时效性持续低迷。而德育对话是平等的、民主的、注重体验的。实现道德教育从灌输到对话,...     详情>>
来源:《亚太教育》 2016年第20期 作者:车许燕
第4章 道德教育应当注重社会环境导语

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相比繁琐而虚伪的道德说教而言,更重要,更适合。注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相比猜疑式的道德说教而言,更淡定,更从容。

收起
1.着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杜芳群
本报讯 昨日下午,全市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会在人行抚州中心支行会议室召开。会议传达了全省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了下一步工作。市委书记甘良淼作批示,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晓波到会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胡新生出席会议。$$     详情>>
来源:《抚州日报》 2009-05-23 作者:杜芳群
2.社会直觉主义模型与道德推理的作用
蔡蓁
与传统的理性主义解释相对,J.Haidt提出的社会直觉主义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是直觉进程的产物,道德推理的作用只是派生性的,在人际的道德讨论中为直觉性的判断做出事后的、偏袒的辩护。但是通过考察该模型受到的批评及其回应,可以看到:一方面,当Haidt强调社会性推理的重要作用时,该模型与精致化的...     详情>>
来源:《道德与文明》 2019年第01期 作者:蔡蓁
3.试论社会环境与年轻一代的教育
赖国强
年轻一代的成长与教育,同社会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社会大环境包含着复杂的要素。本文着重阐述民族文化、流行文化、社会思潮、社会风气等因素对年轻一代成长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多方面而又深刻的,包括对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理想信念的影响,对道德品质的影响.对学习动机与职业选...     详情>>
来源:《广西师院学报》 1996年第03期 作者:赖国强
4.试论社会环境对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作用
赵长宝
<正> 社会环境是复杂丰富的,它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类。宏观环境包括社会历史条件、国家制度、民族特点等。微观环境包括个人生活的家庭、学校等。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而学校教育则是关键。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着手,谈谈环境对提高中学生思想品...     详情>>
来源:《滁州师专学报》 1999年第04期 作者:赵长宝
5.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优化社会德育环境
马琴
社会德育环境是中学生在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中所形成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积淀和巩固,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成型、定型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项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营造和优化中学生的社会德育环境,就成为当前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详情>>
来源:《科技视界》 2015年第28期 作者:马琴
6.中学生道德焦虑产生的外部成因探析
冯建东;张云
焦虑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情绪体验,道德焦虑是焦虑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青其产生的外部原因是受到社会转型、泛道德化和去道德化的影响,对中学生的道德焦虑表现进行探析、分析道德焦虑产生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详情>>
来源:《亚太教育》 2016年第15期 作者:冯建东;张云
第5章 情商教育应当以自我管理为出发点
1.关于中学生心理障碍与自我调节
李秀君
抑郁症 ,考试焦虑症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 ,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除了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外 ,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 ,找出自己的病因 ,进行自我调节 ,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详情>>
来源:《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04期 作者:李秀君
2.培养中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素质
苗光林;王春惠
<正>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既要面对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有诸多成长的烦恼,又要面对沉重的学习、升学压力。同时开放的社会环境也给学生带来诸多刺激、     详情>>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第11期 作者:苗光林;王春惠
3.浅谈学生自我调节心理品质的培养
裴亚芬
要培养学生自我调节心理品质的能力,首先明确什么是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指人们达到了自己制定的行为标准时,用自己能够控制的奖赏来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的过程。其次要明确调节什么样的心理品质?对于学生而言,从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及积极向...     详情>>
来源:《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 2016年第期 作者:裴亚芬
4.高中生心理弹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夏静静;刘百里
心理弹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是教育与发展心理学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以心理弹性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为调查工具,对广州市某中学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学段的高中生,其心理弹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均存在显著...     详情>>
来源:《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6年第11期 作者:夏静静;刘百里
第6章 借鉴日本的心灵教育导语

英国著名日本研究者多阿1989年在日本演讲时曾指出,“在学校的道德教育是以日本为首的东亚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心的教育”、“态度教育”的国家,就是这种通过培养人的勤勉性、协调性和进取性的教育,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社会的经济巨大发展。日本的教育素有“战略教育”之称,这种“战略教育”的特征就是在重视科学技术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对道德教育的强化和充实。

有人曾经向日本人问及日本道德教育的状况,令人吃惊的是他们的回答几乎是相同的并且是干脆的,即“日本没有道德教育!”,不仅是普通日本人,甚至在许多高层次的知识人士中也有如此的回答。

日本果真没有道德教育吗?为什么普遍的日本人会认为在日本没有道德教育?这恰恰是反映了日本的道德教育其实是“看不见的道德教育”,是“隐性化”的日本的道德教育其实是“看不见的道德教育”,是“隐性化”的道德教育。

收起
1.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特色及启示
王新俊
日本历来重视道德教育,这是其创造经济迅速发展奇迹的重要因素之一。日本道德教育具有鲜明的特征,通过分析日本道德教育的特色,对我国的道德教育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详情>>
来源:《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8年第12期 作者:王新俊
2.日本道德教育改革的核心——“心灵教育”探析
刘亭亭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在深化第三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尤为重视道德教育,并将"心灵教育"作为日本21世纪学校德育改革的核心,以期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高素质国民。     详情>>
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年第08期 作者:刘亭亭
3.诚信教育视域中日本对儒家诚信观念的借鉴及其对中国的启...
徐娟
诚信既是对社会实践活动中人与人相互作用关系的反映,也是社会得以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诚信问题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最为根本的问题。进行诚信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现实问题。日本的社会诚信度相对较高,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日本对诚信教育的重视。而对日本诚...     详情>>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03期 作者:徐娟
价格:¥13.0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