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历史 在大成讲坛,讲出你的精彩!

作品简介:

在历史的角落里,曾有这样一群人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奋不顾身,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诗篇。面对外辱他们以血肉之躯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尊严和希望,我们决不能忘记这段民族记忆。本书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上牺牲的十大抗日名将,让我们牢记历史,不忘初心。

更多
收起
周恩阳
不能忘记的民族记忆

不能忘记的民族记忆

有人谁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继《血战台儿庄》之后,近年来《喋血孤城》和《中国远征军》等展现正面战场的影视作品国内热映,让那段历史逐渐变得清晰。

从芦沟桥上的枪声响起,到中国实施改革开放进入第40个年头,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若隐若现的面纱也正在逐步揭开。

原来在历史的角落里,曾有这样一群人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奋不顾身,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诗篇。面对外辱,中国军人空前团结,一致对外,以血肉之躯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尊严和希望。

中华民族自古不缺少英雄人物,忘记他们就等于背叛历史。

我们决不能忘记这段民族记忆。

收起
第1章 张自忠:吾必以忠贞至死而已导语

张自忠(1891~1940,山东临清人,时任第33集团军总司令)

“吾一日不死,必尽我一日杀敌之责;敌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贞至死而已。”

这是他写给弟弟张自明的信。在枣宜会战牺牲的前夕,他从宜城东渡襄河督战,仅率手枪营和七十四师的两个团,临行前留给副总司令冯治安的绝笔信中说:“本着我们最终之目标(为国牺牲)向北迈进。以后公私,均请我弟负责。从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

收起
1.“抗战军人之魂”:张自忠
龚亚芹;杨传奇
<正>张自忠,字荩忱。1937年"七七事变"后,张自忠奉国民党中央之命,留守北平与日军周旋,希望为中央军前来增援赢得时间。后来北平、天津相继失守,张自忠设计脱险,辗转抵达南京。这时很多舆论把北平沦陷与张自忠联系在一起,张自忠承受着很大的屈辱。     详情>>
来源:《湖北档案》 2011年第08期 作者:龚亚芹;杨传奇
2.张自忠将军殉国始末
马崇俊
<正>湖北省襄樊市(今襄阳市)襄阳区峪山镇75岁的老人李运生,曾在张自忠将军初葬处——峪山镇陈集村小学任教多年,一直致力于抗日名将张自忠殉国过程的调查。他与当年长山总司令部参谋部长李致远及其家人多次通信,又历时两年7次到张将军殉国地长山一带走访,掌握了详实客观的张自忠将军殉国过程...     详情>>
来源:《世纪行》 2015年第05期 作者:马崇俊
3.忍痛含垢 与敌周旋——七七事变期间的张自忠
张皓
七七事变期间,身为第29军所部第38师师长和天津市市长的张自忠究竟有怎样的表现?他的所作所为又有怎样的苦衷,以致他一度蒙受"汉奸"的骂名而无法辩白?时至今日,学术界在谈到这段历史时,仍然无法作出恰当的评价。详考史料可知,张自忠服从军长宋哲元之命,留守平津,与日方周旋。1937年7月8日至10...     详情>>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4年第03期 作者:张皓
4.张自忠之女张廉云回忆实录
彭惠平
<正>北京、上海、武汉、重庆等城市现在都有张自忠路,以纪念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张自忠将军,这足以显示出人们对他的敬慕与怀念。2009年6月的一天,我来到位于北京蓝靛厂南路的一个普通小区,采访了张自忠将军的女儿张廉云。老人86岁高龄,满头白发,步伐却稳健如常,思路也非常清晰。简单地寒暄...     详情>>
来源:《武汉文史资料》 2014年第11期 作者:彭惠平
第2章 李家钰:死到沙场是善终导语

李家钰(1890~1944,四川蒲江人,时任第36集团军总司令兼47军军长)

“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

1941年2月,四川省各界抗战前线慰劳团来灵宝县李部驻地劳军,李家钰亲笔书写如此字幅。1944年5月21日,李率集团军总部官兵左右冲突,卒在秦家坡陷入日军伏击圈。在敌寇密集火力射击下,总部官兵200余人全部殉难,李家钰头额及左腋被子弹和枪榴弹破片击中终因流血过多而牺牲。

收起
1.抗战中牺牲的第二位集团军总司令李家珏
何立波
<正>在八年抗战中,中国人民作出了重大牺牲,其中包括为国捐躯的两位集团军总司令,即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和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张自忠是第一位牺牲的集团军总司令,死后获得了极高的荣誉,成为抗战中的民族英雄。而由于种种原因,李家钰将军却一直不为普通民众所知晓。     详情>>
来源:《文史春秋》 2013年第11期 作者:何立波
2.李家钰:豫中殉国
沈岚
<正>抗战后期的1944年,数十万中国军队在豫湘桂大会战的中原战场上发生溃败,参战的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所辖集团军虽为杂牌部队,却在战区主角蒋鼎文、汤恩伯等国民党嫡系部队均已西逃的情势下独挑大梁,不仅以孤军之势最迟退出驻地,还拼死承担起掩护友军西撤的重任。转移途中,李家钰遭日军伏...     详情>>
来源:《中国档案》 2017年第02期 作者:沈岚
3.回忆父亲李家钰将军
李克林
抗日战争胜利前一年——1944年5月21日,父亲李家钰率部阻击日军,在河南陕县秦家坡阵亡,为国捐躯,至今61年。八年抗战,父亲除了返川述职和探亲在重庆和成都作过短暂停留,近七年时间全都战斗在山西、河南两地。那时,我还年幼,父亲探亲时也忙于公务,与子女呆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因而     详情>>
来源:《文史杂志》 2005年第05期 作者:李克林
第3章 郝梦龄:我死国活,我活国死导语

郝梦龄(1898~1937,河北藁城人,时任第9军军长)

“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此谓我死国活,我活国死。”

1937年忻口会战爆发之前,郝梦龄如此鼓励官兵。战争打到白热化阶段,他亲自到前线督战,告诫官兵,“现在我同你们一起坚守这块阵地,决不先退。我若是先退,你们不管是谁,都可以枪毙我!你们不管是谁,只要后退一步,我立即枪毙他。”郝梦龄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第一位军长。

收起
1.郝梦龄: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第一位中国军长
郑磊
<正>在今天忻州市忻府区忻口村有一座"忻口战役纪念墙",刻在纪念墙上的第一个名字便是国民革命军第9军军长郝梦龄,他在抗战初期的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郝梦龄将军是抗日战争中我军牺牲的第一位军长。     详情>>
来源:《世纪桥》 2010年第04期 作者:郑磊
2.“为国牺牲,应当之事”——记我的父亲郝梦龄
郝慧英
郝梦龄,字锡九。河北藁城人,先后入陆军军官小学、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卫立煌部中央兵团中将前线总指挥。1937年10月l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线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后被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为纪念郝梦龄的功勋,武汉的汉口北小路改名为"郝梦龄路"。1938年3月12日,在延安召开的...     详情>>
来源:《百年潮》 2015年第09期 作者:郝慧英
3.郝梦龄:“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守这个阵地”
夏静;张晶
武汉胜利街上有一条小路,名为“郝梦龄路”;伏虎山西北侧山腰间,是“郝梦龄烈士墓园”。94岁的郝慧英曾无数次徜徉在郝梦龄路,回忆父亲的音容笑貌,也曾无数次到郝梦龄墓祭奠父亲的英魂。$$ “此次北上抗日,吾已抱定牺牲。万一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调教,孝顺汝祖?     详情>>
来源:《光明日报》 2015-08-26 作者:夏静;张晶
第4章 唐淮源:中国没有被俘的军师长导语

唐淮源(1886~1941,云南江川人,时任第三军军长)

“中国只有阵亡的军师长,没有被俘的军师长,千万不要由第三军开其端。”

1941年3月,第三军被日军合围中条山,唐召集所部三位师长训话:“现情况险恶,吾辈对职责及个人之出路,均应下最大决心,应为国家民族保全人格,以存天地之正气。”言罢令各师分路突围。唐淮源则被困悬山,三次突围受挫,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即于大雨滂沱之中,遣去左右,饮弹自尽于悬山之岭。

收起
1.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三军军长唐淮源
楚平
<正>唐淮源(1886-1941),字佛川,云南省江川县翠峰乡麻栗园村人。抗战期间,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三军中将军长,率部驻守山西省中条山达3年之久。1941年5月中条山会战中,因陷敌重围,弹尽援绝,誓与阵地共存亡,于樊泉沟尖山之巅,举枪自戕,以身殉国。后被追晋为陆军上将。     详情>>
来源:《文史月刊》 2015年第02期 作者:楚平
2.誓与中条山共存亡的唐淮源军长
何立波
<正>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其中就包括国民革命军第三军中将军长唐淮源。1941年五六月期间爆发的中条山战役,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唯一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在中条山战役中,涌现出了许多英勇殉国的抗日烈士,国民革命...     详情>>
来源:《云南档案》 2015年第04期 作者:何立波
3.朱德与唐淮源的情谊——观滇剧《铁血流芳》有感
火光
<正>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云南省滇剧院排演的大型现代滇剧《铁血流芳》在昆明、北京、天津等地连续演出。由于人物新、情节新、观念新,矛盾紧张激烈,剧情起伏跌宕,赢得了观众的热烈反响,极受欢迎。滇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吸收了云南民间多种艺术营养,具有鲜明的民族和     详情>>
来源:《前进论坛》 2012年第01期 作者:火光
4.抗日名将唐淮源遗骸迁葬记
孟庆宇
<正>1988年5月,家住河北省邯郸市的唐迦音女士收到一封从山西省夏县寄来的写给她已故父亲唐伯华的信。信的内容主要是说,抗日战争时期,在中条山战役中,张永新老人参     详情>>
来源:《文史精华》 2009年第S1期 作者:孟庆宇
第5章 佟麟阁:战死者荣,偷生者辱导语

佟麟阁(1892~1937,河北高阳人,时任29军副军长)

“衅将不免,吾辈首当其冲,战死者荣,偷生者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者重。”

南苑之战爆发前夕,宋哲元已经下令,南苑军部撤到北平城内,佟麟阁应首先撤离,此时夫人恰好送来书信,称父亲病重,佟执意不撤,回信道“大敌当前,此移孝作忠之时,我不能亲奉汤药,请代供子职,孝敬双亲。”并诏所部曰:“此杀敌报国时也!”后终于以身殉国。

收起
1.佟麟阁——抗日名将殉国第一人
熊先煜
<正>佟麟阁,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农民家庭。他16岁时,入伍于冯玉祥麾下,每逢作战,佟必身先士卒,每役战绩卓著,冯玉祥奇其才,累加超 擢,从士兵晋升至将军,是冯生前最赏识的将领。 日军大举入侵中国时,冯玉祥在中国共产党 抗日宣言的感召下,决心走武装抗日的道路。当时察哈尔省是抗日前线,他的...     详情>>
来源:《炎黄春秋》 2002年第12期 作者:熊先煜
2.佟麟阁:抗日将领的生前身后事
佟兵;周海滨
<正>佟麟阁(1892~1937),中国国民党爱国将领。原名凌阁,字捷三,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曾任冯玉祥部师长兼陇南镇守使。1931年起任国民党第二十九军教导团团长兼张家口警备司令、察哈尔省政府代主席兼抗日同盟军第一军军长、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七七事变爆发时,在北平南苑率部抗击日本侵略军,...     详情>>
来源:《同舟共进》 2013年第08期 作者:佟兵;周海滨
3.战死者光荣 偷生者耻辱——忆我的父亲佟麟阁
佟兵;李玲
<正>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标志着中国人民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的开始,而时任29军副军长的佟麟阁则成了抗战殉国的第一位将领,由此拉开了中国军民为抵御外侮慷慨赴死的悲壮一幕。我是家中的次子,原名为佟荣芳,因年幼时活泼好动,常被父亲叫做"小兵",后来我自己改名为"佟兵"。如今我已是九十...     详情>>
来源:《北京观察》 2015年第09期 作者:佟兵;李玲
4.将军与教授的生死缘——黄寿祺教授与佟麟阁将军
黄高宪
<正>在抗日战争众多的英烈中,佟麟阁将军是战死在全面抗战开始后的一位高级将领。先父黄寿祺 (1912—1990)大学毕业后曾投笔从戎,投身佟将军麾下。这段军旅生涯,虽是短暂的,却使他终身难忘。先父1935年7月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毕业后,在北平嵩云中学、燕冀中学等校任教。 1936年8月,在全...     详情>>
来源:《政协天地》 2005年第06期 作者:黄高宪
第6章 赵登禹:军人战死沙场乃是本分导语

赵登禹(1898~1937,山东菏泽人,时任29军132师师长)

“军人战死沙场乃是本分,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只是老母年高,请副军长予以照顾。”

“七七”事变后,赵登禹率部北上。7月28日晨,日军在飞机数十架的支援下向南苑发起猛攻,赵右臂中弹负伤,部属劝其退出战斗,执意不肯。后奉命率部向城南大红门集结,不幸被日军伏兵开枪击中胸部,壮烈殉国。这是临死前让部属转告给副军长佟麟阁的话。

收起
1.国共两党共同尊崇的抗日名将赵登禹
王增勤
<正>"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是著名抗日歌曲《大刀进行曲》中的一句非常流行的歌词,在中国可以说早就妇孺皆知,这首歌曲就是专为抗战名将赵登禹所作。赵登禹是为数不多的同时受到国共两党共同尊崇的抗战名将,南京国民政府追授赵登禹为陆军上将,毛泽东同志则高度评价赵登禹"给了全中国人民以...     详情>>
来源:《党史纵横》 2008年第09期 作者:王增勤
2.赵登禹殉国考
周进;丁伟
<正>赵登禹在"七七事变"中殉国之事人尽皆知。不过,关于他殉国的具体情况,历来说法不完全一致,况因资料阙如,无从细考,至今难有定论。笔者曾想,不知日方档案资料是如何记载这一史实的。前不久,笔者看到这些解密的档案资料,见日方     详情>>
来源:《前线》 2013年第01期 作者:周进;丁伟
3.赵登禹与喜峰口大捷
林治波
“九 · 一八”事变后 , 日军占领了东三省后日益疯狂。1933 年元旦之夜 , 日军攻击山海关 , 东北守军何柱国部败退 , 日寇铁蹄踏入与东北毗邻的热河省。2 月下旬热河省主席汤玉麟麾下十万大军不战而逃。3 月 4 日 , 日军以 128 人轻取热河省会承德。此后 , 日军马上分三路进犯     详情>>
来源:《课外阅读》 2005年第03期 作者:林治波
4.赵学芬:我的父亲赵登禹
赵学芬;周海滨
<正>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中国国民党爱国将领。早年入冯玉祥部,后任旅长。1928年任国民党军第二十七师师长。1933年率部在长城喜峰口抗击日本侵略军,后任第一三二师师长。七七事变爆发后,力主抗战,率部增援北平(今北京)南苑。7月28日,在南苑遭日军伏击,英勇殉国。赵学芬,赵...     详情>>
来源:《名人传记(上半月)》 2014年第10期 作者:赵学芬;周海滨
第7章 王铭章:与敌作最后血战导语

王铭章(1893~1938,四川新都人,时任第122师师长)

”17日晚,我援军尚未到,敌大部队冲入城,即督所留部队,与敌作最后血战。”

1838年春,日军猛攻鲁南藤县,王铭章决心死守滕城,命令把南北城门封死,只留东西城门暂作交通道路,也随时准备封闭,师部也由西关移进城内。后日军重炮轰城,该师5000余人阵亡。王铭章向2集团军司令孙震发出上述最后电文,后不久拔枪自杀殉国。藤县死战为台儿庄大捷赢得了时间。

收起
1.王铭章殉国与川军抗战
高华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川军将士请缨出征,第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率部参加徐州会战,以窳劣的武器抵抗数万日军的狂攻,死守鲁南滕县4个半昼夜,保证了我军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全师5000余人几乎全部阵亡,王铭章也壮烈殉国。抗战8年,川军出兵310多万,伤亡64万,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     详情>>
来源:《文史精华》 2009年第08期 作者:高华
2.王铭章与川军滕县抗战
夏军
<正>1938年年初,日军矶谷师团由津浦线向南进犯,企图攻占徐州。3月8日,日军第十师团师团长矶谷下达了作战命令,其作战方向直指津浦路北段上最后一个能屏障徐州的军事重镇——?滕县。临危受命奉命守卫滕县的是川军第二十二集团军。为加强守备,调整部署,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孙震将预备队第一二...     详情>>
来源:《中国档案》 2016年第05期 作者:夏军
第8章 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导语

戴安澜(1904~1942,安徽无为人,时任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

“现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1942年初,戴安澜率所部200师万余人赴缅参战。在东瓜保卫战前,他留给妻子上述遗书。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戴安澜号令全军:“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戴安澜部击毙敌军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的撤退,取得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后在孟关激战中以身殉国,终年38岁。

收起
1.扬威异域留殇魂——戴安澜的最后岁月
周海滨
戴安澜(1904-1942),著名抗日将领,1942年率国民革命军第五军二○○师入缅御日,取得同古大捷,率部撤退途中不慎中弹牺牲。2014年是戴安澜诞辰110周年,身为历史口述学者的作者采访了戴安澜之子戴覆东、戴澄东、戴靖东,女儿戴藩篱,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资料。     详情>>
来源:《档案春秋》 2014年第07期 作者:周海滨
2.戴安澜殉国亲历记
王楚英
1942年5月26日,出国远征、入缅作战的国民党第五军第二○○师师长戴安澜将军,在对日军的激烈战斗中,身负重伤,不幸牺牲。噩耗传来,举国大恸。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远在延安亲撰挽词:“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     详情>>
来源:《江淮文史》 2005年第04期 作者:王楚英
3.戴安澜写给妻子及亲友的信
安澜
<正>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连(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2仙逝,未及送葬。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篱、澄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你只苦得数年,...     详情>>
来源:《党史文汇》 2015年第09期 作者:安澜
第9章 阚维雍:岂肯苟全惜此身导语

阚维雍(1900~1944,广西柳州人,时任31军131师师长)

“千万头颅共一心,岂肯苟全惜此身,人死留名豹留皮,断头不做降将军!”

1944年,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八个师团十余万人猛攻桂林,阚维雍指挥部队沉着应战,打退了日军多次疯狂进攻,双方损失惨重。日军使用了毒气,6000抗日将士被残害于岩洞中。在中正桥主阵地被日军突破后阚维雍将军亲自指挥敢死队,奋勇逆袭夺回阵地。后桂林陷落,阚维雍自杀殉国。

收起
1.阚维雍:断头不做降将军
沈岚
<正>"千万头颅共一心,岂肯苟全惜此身,人死留名豹留皮,断头不做降将军!"这是原国民党第31军第131师少将师长阚维雍于桂林沦陷前夕写就的一首绝命诗,他在1944年11月的桂林保卫战中与日军血战到底,最后自杀殉国。桂系儒将阚维雍,原名庆福,号伯涵,祖籍安徽合肥,1900年出生于广西柳州一个官宦家庭...     详情>>
来源:《中国档案》 2016年第01期 作者:沈岚
2.回忆父亲阚维雍将军
阚培荪
回忆父亲阚维雍将军阚培荪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已整整50年了。在这场关系到中华民族存亡的殊死战争中,我全国军民英勇奋战,前仆后继,在我国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的父亲第三十一军一三一师师长阈维雍将军于1944年秋奉命率部防守桂林,他以微弱兵力,抗拒数...     详情>>
来源:《广西党史》 1995年第05期 作者:阚培荪
3.阚维雍将军坟茔之谜
1944年11月9日晚,桂林守军31军第 131师师长阚维雍,于东镇路西端铁封山的 师指挥部内饮弹自尽,以身殉国。两天后,桂 林沦陷。$$ 日寇占领桂林后,阚的副官主任钟其富等 被俘后关押在原广西第一监狱(今桂林机床厂 址)。阚将军成仁之时?     详情>>
来源:《桂林日报》 2005/08/25 作者:
第10章 饶国华:为国流尽最后一滴血导语

饶国华(1894~1937,四川资阳人,时任川军145师师长)

“现在正是军人报国的时候,我们要为国争光,流尽最后一滴血!”

背景:1937年11月,145师师长饶国华受命固守安徽广德以拱卫南京,他亲率435旅刘儒斋团据守广德前五里阵地,在阵前振臂高呼此宣言。但孤军奋战,几被全歼,广德失守。遂挥泪写下绝命书,称“驱敌出境,复我国魂!今自决于城,虽死无恨。”然后开枪自戕,慷慨成仁。

收起
1.南京外围保卫战中殉国的饶国华
施惠政
1937年11月12日,日军在付出伤亡4万多人的代价后占领上海,随即分兵数路进攻南京。其中一路自太湖、长兴,绕道广德、宣城、芜湖抄袭南京。蒋介石急调川军二十三集团军5个师、2个旅、5万余人扼守外围阵地。第一四五师中将师长饶国华接到命令,率部星夜赶到广德,部署兵力,迎战入侵?     详情>>
来源:《江淮文史》 2005年第05期 作者:施惠政
2.甘洒热血卫中华──川军将领饶国华殉国记
邓玲
甘洒热血卫中华──川军将领饶国华殉国记邓玲“我们是中国军人,生是中华人,死是中华鬼,宁可死而不可降厂这是原国民党川军第23集团军21军145师中将师长饶国华,在1937年11月底保卫南京外围的广德战役中,英勇拒降,成仁报国谱写的一曲抗日壮歌。饶国华,...     详情>>
来源:《四川党史》 1995年第06期 作者:邓玲
3.布衣儒将饶国华
罗娟
<正>民国初期,四川省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中央政府均无暇顾及,曾经有很长一段时期处于川军各部连年不断的混战局面。抗战爆发后,川军在供给缺乏、装备较差的情况下出川抗日,浴血奋战,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抗战勇士,在南京保卫战中英勇牺牲的饶国华上将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详情>>
来源:《中国档案》 2017年第10期 作者:罗娟
价格:¥18.0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